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中央对PPP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聚焦在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在最新的会议部署安排中,这一作用也被再次重申,当市场对PPP功能逐渐形成固有画像的时候,PPP项目的大批开工建设,却成为拉动投资不可忽视的变量。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PPP项目的开工率也在稳步上升,这大大增强了社会资本参与的信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市场对PPP的预期。
财政部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政府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新入库项目59个,投资额776亿元、环比上升6.4%。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PPP新入库项目338个,投资额达5362亿元。其中,累计开工建设项目6255个、投资额10.3万亿元,分别占入库项目数、投资额的60.5%、62.6%。
多位PPP从业人士表示,PPP项目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后,政策上的鼓励支持,让不少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实力不强的省份对此重拾了信心,并对PPP后续发展寄予厚望。
“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PPP市场也进入回暖周期,一个重要变化是很多省份都在谋划上马新的PPP项目,三季度开始我们的业务量也出现较大增幅。”北京一位PPP咨询人士介绍。
在他看来,PPP回暖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除政府部门外,市场对PPP话题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因为PPP项目的咨询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多方谈判的过程,如果市场不温不火,那社会资本、政府和咨询方自然没有谈判的基础,对咨询方来说,大家最担心的情况是市场各关联方的沉默。”该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体量上看,目前的PPP市场尚未恢复到次高峰期的数据,但今年下半年以来,湖南省、四川省、上海市、甘肃省等地的PPP项目相继开工,这表明当前的市场正处于回升通道。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监何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PP作为国家政策鼓励的投融资方式,对促进有效投资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它是一个长期政策,但对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比较明显,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全面参与项目建设,PPP可以提高政府建设的管理效率。
政策层面,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发布也为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
7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开发建设运营,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之后,住建部和发改委又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该规划再次提出,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9月15日,记者从甘肃省财政厅获悉,为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甘肃省财政厅近日印发《甘肃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明确要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
《实施细则》对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中期评估、移交期绩效评价等做出具体规定。其中明确,PPP项目绩效监控是对项目日常运行情况及年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的跟踪、监测和管理,通常包括目标实现程度、目标保障措施、目标偏差和纠偏情况等。
在财税人士看来,各地在加大PPP项目开工进度推进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规范,其中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作为PPP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成为成熟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述PPP从业人士认为,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项目进入PPP项目库、项目签约落地、项目完成银行融资贷款等步骤的必备条件,通过论证,PPP项目的绩效管理可以得到大大提升。
根据财政部的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截至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责任总体处于安全区间。
何涛说,从以往数据看,财承数据逼近10%的时候,市场上PPP项目的节奏就会被放缓,这主要出于地方政府债务安全的考量。“尤其是这几年,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也比较大,这对PPP的推进也产生一些影响,但我认为这是暂时的情况,在各地经济好转后,PPP将会迎来平稳发展。”何涛对此预测。
9月5日,财政部PPP中心发布数据,结果显示,全国2763个有PPP项目在库的行政区中,2729个行政区PPP项目合同期内各年度财政承受能力指标值均在10%的红线以下。其中2034个行政区财承占比低于7%的预警线,1574个行政区低于5%;有34个行政区超10%,这些行政区已停止新项目入库。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