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我们抚远的蔓越莓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了,太空育种后,我们将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蔓越莓品种。”黑龙江省抚远市一家蔓越莓种植企业工程师程正新告诉记者,一颗蔓越莓种子让中国最先进的太空工程与最东边的土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天地互联”让抚远这座边陲小城映入人们的视野。
华夏东极、黑瞎子岛、赫哲渔村等等关键词都指向了位于中国陆地国土最东端的黑龙江省抚远市。近年来,抚远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在高质量发展路上不断提速。
上天育种下河捞鱼 科技兴农致富路更宽
在抚远,农业是当地的最主要产业。数据显示,2021年,抚远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8.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59.36亿元,占比超过75%。
土地作为发展农业的最基础生产资料是十分宝贵的。在抚远,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数据显示,有可利用水面26752.86公顷,优良捕鱼滩地60余个;有可开垦荒原100多万亩,已开垦耕地338470亩,草原2733419亩,林地723919亩。
虽然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抚远的农业发展却不是粗放型的,而是充满了科技味儿。
“水收”是蔓越莓采摘的特色,图为抚远蔓越莓种植园正在采收。来源:受访方提供
蔓越莓原产于北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让蔓越莓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据了解,我国已经成为北美蔓越莓最主要进口国之一。
在抚远,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让这里成为蔓越莓种植的天选之地,已建成的4200多亩蔓越莓种植产业园也已经进入了丰产期。
“1亩蔓越莓经济收益大约等于50亩水稻,1年栽种,3年结果,5至6年可进入丰产期,丰产期可持续50至70年。”程正新告诉记者。
蔓越莓种植具有高产、稳定性好、收益时间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对于提升当地农业产值和农民就业增收都有着促进作用。然而,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蔓越莓产业,那就是种子问题。
由于原产于国外,原种一直受国外控制,拥有一种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种,是防范“卡脖子”的必经之路。就在今年6月初,抚远的蔓越莓太空育种项目搭载神舟14号飞船进入了中国太空空间站,一款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蔓越莓种子即将诞生。
抚远市寒葱沟镇红旗村果园中的鹅群。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而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定点帮扶的寒葱沟镇,记者看到了特色种养结合的新型循环农业给农民开辟了绿色发展的致富路。
寒葱沟镇红旗村第一书记毛传江告诉记者,包扶红旗村的黑龙江省广电局驻村工作队通过考察和与省农科院专家对接,引入1000多只大鹅发展林下养殖,既给果园除了草,鹅粪增加了土地肥力,又可以卖鹅创收,增加了土地使用效率。
图为朱刚的木耳种植园中村民正在将采摘的木耳晾晒。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红旗村木耳种植户朱刚告诉记者,自己共有30个木耳池,大约15万棒菌棒,现在每隔几天就可以采摘一茬,今年的纯利润就会有十几万元。
朱刚不仅自己种植木耳,还在几年前成立了合作社,村里的妇女也回来打工,木耳采摘季每个月能有2000元到3000元的收入。
图为捐赠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当地百姓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倾力帮扶。摘帽不摘帮扶,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党支部、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党总支、北京方正建研认证有限公司协调专项捐赠资金20万元支持寒葱沟镇乡村振兴建设,并在寒葱沟镇镇政府召开座谈会,对强化对口帮扶、助力当地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了交流。
中国饭碗要盛中国粮。在黑龙江,不仅有大家熟知五常大米,抚远特产“建三江大米”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久负盛名。
图为水稻种植示范田。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抚远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有专家工作站、互联网+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化快速催芽车间和水稻育秧大棚、粉土车间和快速育秧车间,并且现在的插秧机已经安装了北斗导航定位终端和直线辅助系统,作业时长每天能延长4至6个小时,轨迹误差只有2.5厘米,极大的提升了插秧效率和质量,科技给水稻种植带来的变化肉眼可见。
据了解,近年来,抚远现代农业发展动能强劲,粮食机械化、标准化作业面积达到542万亩,推广“三减”面积18万亩(不含农场),完成乌苏镇灌区一期、土地整理等农田水利工程10个,现代农业基础大幅提升。
图为抚远鲟鳇鱼养殖基地里的养殖池。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抚远有着“淡水鱼都”之称,这里盛产鲟鱼、鳇鱼、大马哈鱼、“三花五罗”等名优特鱼而闻名遐迩,同时也是“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鱼类品种有21科105种。
据介绍,抚远是全国唯一的史氏鲟鱼种繁育基地。人工孵化的鱼卵已经远销北京、广东、福建、湖北、江苏等省市,每年鱼卵销售额100多万元,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名片。
发展特色旅游 边境小城人气越来越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抚远,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根植,丰富的生态资源也让抚远发展绿色旅游有了坚实的资本。
图为中国黑瞎子岛湿地公园。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绿色生态是抚远最大财富、最大品牌,这里拥有“两江、两湖、两湿地”完好的生态资源,全市绿色覆盖率达85%,围绕良好的生态环境,抚远将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湿地游、森林游品牌,加快发展绿色康养。
在抚远,不仅有“绿”的特色,也有“边”的魅力。在中国黑瞎子岛风景区的服务区内,记者看到停满了自驾游的汽车,从车牌来看,不仅有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北方省市,也有江苏、浙江、福建等东南省份,甚至有广东的游客自驾来此。
图为中国黑瞎子岛上的野熊园。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游客张先生告诉记者,来到抚远旅游,最想看的就是黑瞎子岛,在这里看到了气势恢宏的东极广场和东极宝塔,也在野熊园看到了真正的“黑瞎子”,还有湿地公园,不虚此行。
据了解,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开放旅游以后上岛的游客仍然能达到1000到3000人。
在抚远乌苏镇的抓吉赫哲族村里,记者看到很多设计新颖,设施完备的民宿。在赫哲渔村吃江鱼,体验民俗,成为很多游客来抚远旅游的必选项。
图为抓吉赫哲族村里的民宿,白天看蓝天白云,夜里观星空银河。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乌苏镇副镇长崔晓微告诉记者,这里的民宿很受欢迎,旺季的时候必须预定,除了短住的游客,也有一些摄影爱好者、画家等在这里长住,在这里不仅仅提供住宿,晚上还有赫哲族民俗及歌舞表演,参加表演的都是村里的村民,旅游业的发展也增加村民的收入。
近年来,抚远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开江节、水上嘉年华、冰上马拉松、汉服文化节等把抚远的青山绿水、冰雪文化、少数民族风情、边城特色钩织在一起,全域全时旅游初见成效。
固边富边兴边 人人都有获得感
固边富边兴边,产业发展之外,提升人居环境,加强民生福祉势在必行。
过去十年间,抚远市形成了公路、水运、航空、铁路“多位一体、有效衔接”的立体化交通格局。过去抚远人到省会哈尔滨需要一天一夜,而现在,抚远不仅有直达哈尔滨的火车,还有飞北京和哈尔滨的飞机,出行不再是困扰抚远人的难题。
过去五年,抚远市累计民生投入101.37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3%,改造升级市政道路12条,改造棚户区298户,老旧楼房36栋,惠及百姓1548户;改造供水管网20.5公里、供热管网53.6公里,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图为在抚远举行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人民网记者 受访方提供
城市的发展硬件基础设施提升是一方面,给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供给也不能少。近年来,抚远先后实施了优质教育工程、基本医疗工程、就业扶持工程、养老保障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兴、人气旺,民生有保障,抚远从过去的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对外开放的前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极美之地。
举报/反馈

金台资讯

608万获赞 87.6万粉丝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