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朋
在我从事的心理咨询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来访者的困惑是和原生家庭有关的。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的苦恼是如何拯救父母的婚姻关系,另一部分人的苦恼是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都活在与父母的共生纠缠里。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摆脱”与父母的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不分你我,没有边界的关系。
共生关系的原型是母婴关系,婴儿在妈妈的母体里的10个月,它完全依靠妈妈的身体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存活下来,出生以后呢,婴儿靠妈妈的乳汁和照顾存活下来。
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体系里,会把0-6个月,定义为是共生期。
在共生期里,婴儿是区分不了哪些是妈妈的,哪些是自己的,过了共生期之后,他才会渐渐意识到,妈妈原来是一个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人。
这个阶段的共生关系,可以说是健康的共生关系,也是个体走向独立、成熟的必须阶段。
共生关系主要发生在二人关系中。
我们今天所讲的摆脱与父母的共生关系,指的是成年的孩子和父母其中一方的共生关系。
大部分的共生关系是发生在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因为从心理位置上来讲,母亲和孩子之间是更近的。也有一些共生关系,是发生在父亲和孩子之间的。
不健康的共生关系,和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父母婚姻不幸
2、父母一方焦虑和控制
3、父母忽视孩子,让孩子过早独立,但实际上孩子的内心是充满依赖的
之所以人们想要摆脱这个共生关系,是因为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和不舒适。它不再是一个有营养的关系,它变成了一种束缚,阻碍个体向前发展。
实际上,人们要摆脱的是不健康的共生关系。
1、依赖-控制
在共生关系里,依赖和控制是配对出现的。
依赖者有时是控制者,控制者有时又是依赖者。
依赖主要体现在情感、生活、经济等层面上。
但是,依赖是有代价的,那个代价就是你会感受到不自在,不自由,感觉到被控制。
作为子女,内心常常是很矛盾的,你会一方面享受着被照顾,一方面又想要摆脱控制。很多人,会在这种矛盾的状态里长达数年。
比如,一位30岁的女性,什么都要问妈妈的意见,妈妈不同意她就会很痛苦,她会很难过,她会想妈妈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支持我呢?
这位女性,她依赖的是妈妈的认可。没有得到认可,她就感觉到自己被困住了。
她没有意识到,妈妈是另一个人,妈妈是可以不认可她的。
但是,同样的事情,换作另一个人,根本不需要征求妈妈的意见,因为她可以独立做决定。
2、恐惧-愧疚
共生关系的第二个特征是:恐惧和愧疚。
首先是父母的恐惧,父母会恐惧孩子在外面受伤,因此他会小心翼翼的,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他总想为孩子挡风遮雨;另一方面,父母也会恐惧孩子会远离自己。他们会紧紧地抓住孩子,试图让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孩子也会很恐惧,孩子的恐惧主要体现在对于父母不开心的恐惧上。
孩子会担心,我要是不听父母的话,他们会不会很难过。对于有些孩子来讲,父母不开心就如同灭顶之灾,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的发生,孩子什么都会选择顺从。
比如,有的孩子的专业,伴侣,工作,都是以父母的意愿来选择的。孩子放下了自己,取悦父母,他会选择把自己人生的方向盘交到了父母手上。
当然,孩子也会认同这个部分,他会觉得父母的决定是比自己的决定更对更好的。但也有可能孩子是敢怒不敢言的。
孩子的另一个恐惧是犯错,他会怕自己做什么错误的决定,孩子更害怕的是因为做错事而受到惩罚,所以,他凡事都会征求父母的意见,这样父母就会扮演着兜底的角色。
当然,孩子背负的不仅有恐惧,还有愧疚。
他会对于自己没能达到父母期望的样子愧疚,对于想要离开父母感到愧疚,对于自己过得比父母好也会感到愧疚。
父母也有愧疚,父母的愧疚是他没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他要不断地补偿,不断替孩子扫平阻碍,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阻碍。
恐惧和愧疚,会让孩子和父母难舍难分,他们对彼此,是那么的负责,他们的生命紧紧地连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3、个体发展受阻,缺少自我感
共生关系的第三个特征是个体发展受阻。
外在表现是:不工作、不恋爱、回避社交。
内心的表现是:空虚、无意义。活一天,是一天,没有自我感。
活在这种状态里的人,他的自我是没有获得分化的。
这就好像他除了是父母的孩子这一个角色,其他什么都不是了,他的其他社会角色是没有发展出来的,或者说是很虚弱的。
当你和他对话时,他的嘴里都是爸爸妈妈,但是当你问他是怎么想的,喜欢什么的时候,他是说不出来的,他的心,就像空的一样,是没有内容的。
但是,他并不是真的没有内容,而是他的自我是压抑起来的,以至于他连接不到,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那么如何摆脱共生关系呢?
在这里,我要换一个词,把摆脱换成走出。
因为当我们谈摆脱时,仍然是在一种撕扯的状态里,而走出共生关系,是自然的,慢慢分化出来的一种状态。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聊一下,走出共生关系之后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你只有知道自己去哪里,才知道怎么去那里。
走出共生关系的状态是独立且可以做到自我负责的,所以我们在谈如何走出共生关系时,实际上也是在谈如何做到分离、独立和成熟。
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历程,它是一个历程,不是一个结果。这个历程,可能是持续一生的。
要走出共生关系,以下几点是有帮助的。
1、经济独立
有一个说法是,谁经济独立,谁说话硬气。
经济独立,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功能是良好的。一个人的担当和他的收入常常是成正比的。
如果你能做到经济独立,父母也很难再把你当成一个弱小的孩子来看。
但是,如果你经济上仍然需要依赖父母的话,你在他们眼里,可能依然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孩,他们也很难去相信你可以做好其他的事情。
另外,经济独立,也可以帮助你做到物理距离上的分离。
比如,现代社会的一些子女是和父母分开住的,但又离得不远,可能他们在同一个小区或者离得很近的小区。
这样的话,大家各自都有独立的空间,同时又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链接。
2、情绪和情感独立
情绪和情感独立,指的是能够做到为自己的情绪、情感负责。
小孩子,会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一看到父母不高兴,就会联想到自己,他会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父母不高兴了。或者父母告诉这个孩子,你太让我生气了,孩子就迅速对此产生认同,因此内疚、自责。
但是,成年的我们,慢慢地要学会去区分和辨别,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哪些是现实的。
情绪独立,同时也意味着,无论是父母,孩子,都有不开心的权利,并且都是可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的。
当你能做到允许父母不开心,不再依赖他们的认可和理解时,你离情绪/情感独立也就不远了。
3、发展出新的亲密关系
发展出新的关系,是走出共生关系的一个常见的方式。
有一些人,会为了摆脱父母的控制,为了逃离原生家庭,恋爱、结婚、生子。
当新的关系出现的时候,旧的关系会自然剥离。
这个时候,父母也会意识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你长大了,你不再只是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儿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可能是不顺利的,仍然会有一些纠缠和拉扯,有些人甚至会选择退回到与父母的共生关系中去。
但是,大部分人,是可以依靠新的亲密关系,走出与父母的共生关系的。
最后我想说:
分离-走出共生关系,是伴随着阵痛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到恐惧、愧疚和痛苦,甚至会挣扎和自我怀疑。但是,允许这些感受经过你,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和父母,都是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的。
分离,不是关系的断裂,也不是抛弃,分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相聚,以更成熟的姿态去爱人。
作者:小朋,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个走向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擅长情绪问题咨询、婚姻关系咨询、个人成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