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中信建投发布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数量显著减少,预计有26家中小银行退出理财发行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9.14万亿元,市场规模占比65.66%,较2021年年末提高6.38%。目前30家已获批筹建或开业的理财公司已成银行理财市场的主角。
理财公司市场规模占比超六成
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指出,2021年年末,全市场总计有301家银行机构发行理财产品,其中有2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在2021年成立,自然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是279家。2022年6月底,全市场总计有253家银行机构和25家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理财产品,各类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余额不再公布。在今年上半年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减少26家,预计主要是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已经不再发行理财产品,逐步退出理财市场。
招商证券分析师廖志明预计,未来将有5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没有成立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将逐步退出理财业务,“可以说,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理财公司时代,揭开了规范发展的新序幕”。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达8130万个,同比增长95.31%;银行理财全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最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规模已增至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1.21%,较年初提高11%,增速持续提高。
与此同时,理财子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年末,理财公司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7.19万亿元,市场规模占比59.28%,相较2021年上半年压降1.72个百分点。2022年6月末,理财公司的市场规模占比达到65.66%,较2021年年末提高6.38%。
杨荣分析认为,理财公司市场份额提升一方面是因为中小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受限后,银行理财公司的产品发行节奏在加快;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小银行在加快代销理财公司的产品。
他预计,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将保持正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小银行转型代销,助力理财规模增长;二是在本年权益市场震荡和结构性行情下,投资者对安全性资产的偏好在持续回升;三是各类创新型理财产品在不断涌现,规模在持续提高,比如养老理财、ESG理财产品等。
银行自营产品起投金额高
目前来看,已经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仍有少量理财产品由母行自己运营。截至2022年6月末,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理财公司理财规模分别为1.08万亿、4.19万亿、3.47万亿、1.20万亿、19.14万亿元,分别占理财规模的3.71%、14.36%、11.90%、4.13%、65.65%。除农商行外,其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较年初均有所下降。
北青报记者发现,目前银行自营的产品数量少、门槛高,投资期限也长。以工行为例,工行手机银行显示,目前在售的只有四款自营产品,认购门槛最低为5万元,最高为50万元,最短期限为189天;而工行代销的工银理财的产品数量很多,1元起购,从活钱到3年期的都有,选择余地很大。
交行自营的产品目前也只有两款,1万元起投,交行代销的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8家理财公司的产品都是最低1元起投,品种十分丰富。
廖志明指出,理财公司产品中,部分为母行划转,母行划转规模占比37.06%,理财公司自主发行产品规模占比62.94%。他认为,随着新理财公司陆续开业,理财公司将继续承接母行的理财产品,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未来理财业务将主要由理财公司开展,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等商业银行理财规模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银行理财公司热衷合作代销
“我在招行也能买到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选择多了,也方便,不用再开其他银行的手机银行。”东城市民赵先生近日在招行APP上选购理财产品时发出如此感叹。
北青报记者发现,赵先生所提的“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工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等理财公司由招行代销的理财产品。目前,除招银理财外,招行手机银行还代销9家银行理财公司的产品。而在工行APP上,除了工银理财的产品,也能买到中银理财、招银理财的产品。
“理财业务合作代销成为趋势。”杨荣指出,截至2021年年末,有存续产品的21家理财公司均与代销机构开展了合作,代销产品余额共计17.07万亿元。具体来看,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18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平均每家理财公司约有14家合作代销机构。2022年上半年,有存续产品的25家理财公司均与代销机构开展了合作,代销产品余额共计18.95万亿元。具体来看,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2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
内存
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进场
2018年4月,央行等四部门重磅推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5个月后,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也正式出台。“资管新规”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理财新规”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总行应当设立理财业务专营部门,对理财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
当年12月,银保监会依据以上两个新规,又发布实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战略规划和自身条件,按照商业自愿原则,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也可以选择不新设理财子公司,而是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商业银行通过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同时,理财子公司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向母行传染。
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实施之后,各类银行热情高涨,很快就有20多家银行公告拟成立理财子公司。
从趋势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加速入场。2019年5月,国内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理财获批开业。到2021年年末,国内已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2家正式开业。
今年8月25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准筹建。这是今年年内银保监会批准筹建的第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9月5日晚,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银保监会已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早在去年4月,渤海银行理财子公司便正式获批筹建,时隔14个月后,开业批复落地。渤银理财就此成为第29家获批开业的理财子公司。至此,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浙商银行理财子公司尚未获批筹建外,其余11家全部获批开业。
本组文/本报记者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