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一个课程,里面讲到米尔格兰姆的[服从实验],由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人们渴望通过服从别人,得到被群体接纳的机会。

对于这样的解释,我认为对也不对。讨论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服从实验]的实验详情:

1963年,耶鲁大学的米尔格兰姆教授在纽黑文市随机征召了40位25-40岁的人进行实验,被试者包括律师、工程师、工人等各种职业。

实验中,会有两个人“抽签”决定扮演“老师”或“学生”的角色。事实上,“学生”固定会由实验助手来扮演,被试者只会选中并扮演“老师”的角色。

实验过程,学生会被要求回答一些问题,回答错误,学生会受到15伏到450伏不等的电击惩罚。当然,实验助手并不会真的受到电击,只会表演遭到电击后的痛苦、哀嚎甚至昏厥等表现。

开始前,真正的被试还会体验下45伏电击的威力,而这个电压已经让被试感到非常难受。

开始后,学生在前期的表现尚可,但随着难度的提升,学生逐渐出现了错误。

刚开始,教师(被试)会被要求按下15伏的电压按钮,“接受”电击的学生这时也只低低呻吟了几句。

但随着错误的增加,教师会被要求逐渐按下30伏、45伏直到最高的450伏的电压按钮。

随着惩罚的升级、电压的升高,学生(实验助手)的反应会越发不堪,或是哀嚎怒骂,或是痛哭求饶,甚至昏厥过去不省人事。

看到学生的表现和听到他的哀嚎,被试犹豫、挣扎着想要终止实验,这时米尔格兰姆教授会强调“实验必须继续”,要求被试继续惩罚学生。

面对教授的要求,部分被试会迟疑、反对和逃离,但更多的还是接着实验。

他们不知道的是,假如米尔格兰姆教授连续强调了三遍“实验必须继续”但他们还是拒绝,实验就会停止。

他们中只有少部分人做到了坚持自己的意见,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高达65%的人坚持到了最后,只有35%的人在中途就退出了实验。

由这个实验,课程指出:人们渴望通过服从别人,得到被群体接纳的机会。

此外,课程还提到的一种解释是:出于对权威的服从,被试无视了学生的“痛苦”,一遍又一遍地惩罚了学生。

只有这两种解释时,显然第一种解释更合理、更有力,由此课程推导得出的心理学概念是:“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对于这样的解释和推导,我认为有正确的地方,但不尽完善。

就实验结果的解释,可能的原因还有:

1.责任转移。在教授的指使下,被试可能认为“伤害他人”的责任不在于己,于是机械地采取了行动。

2.多巴胺(力比多)。被试可能从他人的痛苦获得了快感和享受,也从“掌控别人生命”的体验中获得了力量感、掌控感,让他渴望继续实验。

3.文化因素。1963年,美国处于战后经济发展阶段,很多规则被改写和扭曲,影响了被试在实验中的表现。

4.出于信任。也许被试对实验的设置和规矩有盲目的信任,于是认为惩罚和电击哪怕危险也会处在安全范围内。

就上面提到的4种可能,加上课程里提到的2种,影响被试表现的因素就有6种之多,而且这些因素也非单独运作,更大可能是联合起来共同对被试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从这个实验、从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到:

1.心理学实验因为涉及对人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的揣测和解释,会有较强的主观评判在里面,这让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或概念欠乏严谨性或难以被证明。

2.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虽然过去的心理学家为心理学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其中仍有很多需要修正和验证的地方。

3.为了讲好一门课,讲师不一定会把所有的可能性向我们披露,这延展到生活中,别人可能也会为了强化观点而隐匿了部分信息。

从上面几个推论,我们也能意识到,在信息社会,对于我们所接受的信息,需要保持合理的怀疑和独立的思考,才能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所学。

最后,假如是你在进行[服从实验],你会不会在实验中途就退出呢?[服从实验]的可能解释你还能想到其他可能吗?对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你有什么诀窍或做法可以分享的吗?

欢迎分享、补充或讨论~

举报/反馈

秦君雨

210获赞 5粉丝
心理作者,喜欢文学和心理学读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