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 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中华老字号企业太原双合成食品公司采访记
□ 本报记者 秦海峰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近日,记者走进中华老字号企业太原双合成食品公司(以下简称双合成),体验了一把双合成月饼的匠心制造。双合成始创于1828年,至今已有194年历史。2006年,双合成被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连续23年获得“金牌月饼”“中国名饼”称号,自创的郭杜林、蛋月烧月饼经久不衰,获得了各年龄段消费者一致好评。
匠心制造,传承文化遗产
郭杜林月饼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双合成中秋月饼的代表之作。双合成极其重视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薪火相传,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将郭杜林月饼“阴阳手揉面”“三七水”和面等仅可口传心授的工艺绝技传承至今。
作为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太原双合成食品公司的程玉兰师傅向记者介绍,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以面案功夫最为重要,讲究削弱面劲和掌控面温。除此之外,“三七水”和面,面温要控制在60℃-70℃之间,考察的不只是制饼师的记忆力,更是手法功夫。而在制饼流程上,郭杜林也有较高的要求,比如,揪面剂和抓馅讲究“一把准”;技师双眼观察底火颜色、湿手入炉测试底火与上火的温度,凭经验调节炉温;成品圈放储存等,正是诸多“奇特”的步骤,铸就了不同的郭杜林。
汇集心传、口传、手传、物传等多种传承方式,郭杜林的制饼技艺完整传承到了山西双合成,而双合成又在迎合市场的过程中,保留了原味郭杜林的传统,研发了桂花郭杜林这一具有中秋特色的口味。
致力创新,焕发蓬勃生机
双合成坚持传承古法月饼,但在创新领域也始终冲在前列。双合成蛋月烧,便是双合成自我创新的产物。
双合成在经营中发现,部分顾客不喜欢传统月饼的油腻,于是便决定制作一款轻盈松软的月饼。制饼师傅把蛋糕制作技法融入饼皮制作,做出了蛋糕皮月饼,命名为蛋皮月饼,经过一代代配方的改良,达到绵、软、松、酥,入口即化的特点,形成了今天的蛋月烧。从此,蛋月烧成为双合成畅销不衰的单品。
上世纪90年代,双合成蛋月烧只有枣泥、豆沙、五仁等数个经典口味,双合成积极对蛋月烧进行口味研发,经过一次次研发的积累,如今蛋月烧已经拥有超过20种口味。
双合成蛋月烧还积极与流行接轨。2022年,双合成在调研时发现,年轻群体不仅偏爱新奇口味,而且注重糖分管理,偏爱低糖月饼。基于这一趋势,其一举研发出“红豆乳酪”“元气啵啵”等网红口味蛋月烧,以及低糖的“青稞红豆”蛋月烧。这些产品甫一上市就受到了欢迎,“老味道”再一次焕发新生机。
精工细料,铸造更高品质
一副扁担挑百年,二人双合成大业。双合成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市场,以品牌促发展”的经营方针,坚决守好“料精、货真、工到、价实”的祖训,严守质量关。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百余位工人身着整齐的工作服,穿戴发套、鞋套,生产线干净、整洁,选料、拌馅、入模、包装,皆经过重重检查,确保每一块月饼的外形整齐美观,内馅卫生美味。
据了解,双合成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体系要求每年组织两次内审、一次管理评审。为了让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双合成专门成立了食品科技研究院,汇聚了一大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由专业技术人员对食品质量专项负责,对产品营养专业保证,对口感专事调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最佳口感。
“双合成中秋月饼外形大方质朴,内馅丰富美味,与内秀的山西文化一脉相承。”在双合成门店,前来选购月饼的张女士说,自从定居山西后,就深深喜欢上了双合成月饼,希望双合成中秋月饼能作为优秀载体,将山西文化传播出去。
中秋月饼作为中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是亲情的纽带,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双合成月饼已畅销全国多个省份,相信双合成中秋月饼能作为山西美食、山西文化的优秀载体,让外界更加了解、喜爱山西。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