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陆续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近日,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专题已在中国科协官网、科协网上会史馆、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正式上线(网页地址:https://zt.scimall.org.cn/2022/0526/index.html)。聚焦各地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情况,我们将为大家陆续推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推荐候选人的风采事迹。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瑞霞,1964年12月生,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宁夏耳鼻喉头颈外科首席专家,先后获得卫生部先进医疗工作者、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塞上英才”等荣誉,多次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她始终坚守在医、教、研、管工作一线,守初心、担使命,立德树人、治病救人、科研报国、杏林育人,诠释了一名医疗工作者平凡中的伟大。她为了百姓健康,永葆初心,三十年磨一剑;为了科研,不辞辛苦,千锤百炼数十载;学界楷模,巾帼女杰,桃李满天下。


30年前,马瑞霞从宁夏医学院毕业走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岗位,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医学生到一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漫长的30年,马瑞霞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尽管荣誉加身,依旧淡泊如水、率真超然,聚焦问题导向,勇攀高峰突破医学难题。

1989年,马瑞霞怀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向往,从宁夏医学院毕业后走上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岗位。由一名住院医师到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带领宁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她在区内率先开展了鼻内窥镜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听骨链重建术、头颈外科手术及全喉切除术发音重建、OSAHS等重大手术,建立了宁夏首个睡眠监测中心及变态反应中心。目前,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自治区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宁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区域医疗中心,宁夏质控中心,宁夏医学会、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委单位。


一、加强基础研究,潜心专研引领科研攻关。

从临床中发现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再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际——马瑞霞始终认为,这是从住院医生到专家教授的必然成长过程,更是医学发展的必经之途。

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多次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教学成果奖,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前,马瑞霞承担着全区耳鼻喉科头颈外科疑难疾病以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工作。她以成果转化为引领,提升疾病防控能力,解决基础性、源头性问题,将临床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变为创新的质量优势。


二、坚持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献身医学教育。

2018年,马瑞霞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写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教材4本,为宁夏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在教学方面,她一直秉持着立德树人、以身作则的精神,传播自己的学术观念和教学理念,将自己的所学一丝不苟地教给学生,连续多年被评为宁夏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她所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已达46名,现在都工作于全国各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一线,成为区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的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对提升宁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强化责任担当,筑牢防线打赢防疫阻击战。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全力抗击疫情,坚持靠前指挥,严守防控底线。2021年“10.17”疫情期间,完成新冠肺炎核酸检测146万余人次,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441727人次,还外派支援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银川市临时急救医院、全员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点保障共计1692 人次,实现了“院内零感染、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为自治区、银川市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30多年一步步走来,马瑞霞从一名医生成长为主任、专家、院长,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地鞭策她奋力前行,实事求是的职业操守和科学态度是她行医研究的工作遵循,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让她深感乐在其中。知不足而奋进,弥差距惟自强。时刻以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工作,深感任重道远,却不辱使命。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人才中心
举报/反馈

中国科协之声

16.6万获赞 72.4万粉丝
中国科协官方公众平台。传播科协声音,凝聚价值共识,弘扬创新文化,展示科协形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