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中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理论,这些理论有的揭露了金融市场的真相,有的剖析了人性缺陷,也有的点出了普遍的认知错误。
我常常说,做交易就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视这个市场,做那个下棋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棋子。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聊7个非常重要的金融理论,既可以拓宽大家的认知,也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金融市场。
这样大家在自我思考,以及和别人畅谈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层次,对交易和人性有更深度的思考。
文章比较长,建议大家收藏阅读,如果觉得有收获可以给文章点个赞,感谢。
羊群效应讲的其实就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平时的羊群都是散乱无序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个领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都会盲目地跟上。
这就很像《乌合之众》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在金融市场中,大家总会因为一些消息面就煽动市场情绪,或者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明明并不了解就茫然入市,跟着买卖,结果亏损得一塌糊涂。
又或者,喜欢在一些群体里与他人交流,看着别人晒单,晒盈利,心里就痒痒,被别人吹捧了两句就心花怒放,觉得自己能力超群,转而就被割了韭菜。
所以我说啊,交易这件事跟其他行业是一样的,你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是需要动脑子,需要思考,也需要付出努力的。
在市场中,别人都上头的时候,你保持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对市场的判断,再加上过硬的交易技术,咱们才有可能走到真正的稳定盈利。
为什么交易策略不可一概而论呢?
从技术层面来说,不同的交易系统对行情有不同的判断多空的标准,有不同的进出场点位,别人晒几个盈利单,并不代表他的交易具有持续盈利的表现。
而且由于交易系统的盈亏是有周期性的,往往在连续盈利之后,都会迎来衰败周期,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报喜不报忧,这时你盲目跟单,亏损的概率会非常高。
从交易者的层面来说,交易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每个人风险的偏好,性格特征,交易的习惯都不同。
交易系统一定要和自己的个性做磨合,比如说交易的频率,持仓的时间周期,仓位的大小,止损的大小,高成功率还是高盈亏比等等,都需要通过磨合和测试之后,做修改。
别人的交易系统适合他的个性,未必适合你我,盲目地跟随,只会落得亏损的结局。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倡导,我不会给你交易信号,但是我会教你怎么做交易,怎么跟自己的交易策略磨合,以得到一个契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蝴蝶效应原来是指一种气象的现象,1963年,美国的气象学家提出一种理论,一只在南美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一场龙卷风。
之后蝴蝶效应被引入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泛指小的事件,或者一件无意的事件,却引发了一连串的巨大的反应,甚至是一场黑天鹅事件。
蝴蝶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代表性事件,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是从2006年美国次级债违约开始,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全世界的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也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其实蝴蝶效应在交易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之前有一位朋友找我聊了他的经历,我记忆非常深刻。他说自己已经负债200多万,我问他是否仓位太重,他说不是的。
他说,刚开始交易的时候,每一笔的仓位都在几百美金,一遇到快速行情,就用非常小的仓位抢反弹,有时候几个回合下来就可以赚几百美金。
但是遇到这种情况多了,就忍不住加仓,贪心根本收都收不住,结果有一单被套住,就马上在下边补仓,结果遇到单边行情,仓位越补越重,直到浮亏很大,甚至爆仓。
他说,爆仓之后,第一想法就是在哪里搞点钱,想再试试,不甘心自己的钱就这么没了,也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
结果屡试屡挫,债务越滚越大,房子卖了,老婆也和他离婚了,孩子也带走了。
他说着说着就痛哭流涕,一直重复着一句话,这明明就是一单几百美金的交易,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其实早期我自己还没有交易系统的时候,也经历过这一切,所以除了无奈叹息,也没有别的办法。
现在我自己的铁律就是:
“勿以单小而为之”,不符合交易系统,没有交易计划,再小仓位的订单我都不做。这种小仓位赚钱都是苍蝇腿,处理不好会被割一块肉,除了让我们过交易的瘾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木桶理论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看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
有的人常常会跟我说,他的交易系统胜率可以达到80%以上,或者盈亏比可以做到5:1,甚至10:1,问我怎么评价他们的交易系统?
我只能说,这样的交易系统理论上优势非常明显,但实际执行绝对做不到盈利。
因为特高的胜率背后是极低的盈亏比,极高的盈亏比背后是极低的胜率,你要么经历长期连续的亏损,要么经历每单极低的盈利,从人性这关来说,这样的系统是怎么都过不了关的。
交易系统讲究的是平衡,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否则难以实现盈利。
交易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确认方向,进场,出场,资金管理,这是一个整体。这四者之间要相互配合,并且均衡合理,任何一点出现短板,都无法实现盈利。
我个人的观点是,宁可取中庸之道,不追求极端利润。
比如我自己的交易系统是盈亏比2:1,胜率40%左右,也是我自己多年下来,我觉得最舒服的,最均衡的一个位置,可以让我在不那么难受的情况下,年化达到40%左右。
当然,从始至终我都鼓励大家去测试自己的极限值,多少连续的亏损你可以承受得住,每年做到多少盈利才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交易频率多少可以让自己停止手痒,做多少交易品种自己能顾得过来,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经历和测试,让整体的交易系统变得均衡,与自己契合,方能实现盈利。
手表定律很好理解,当你只拥有一只手表的时候,这只手表的时间就是你的准则,你可以很清晰地知道现在是几点。但是一旦你拥有了多只手表,手表之间有时间偏差,你可能就会感到混乱,不知道现在到底是几点了。
交易中,大家也常常佩戴“多个手表”。
很多人喜欢给自己的交易策略做加法,比如加入多种指标,或者同时执行多套交易系统,觉得自己的交易策略越复杂,别人越看不懂,就越高大上,自己越厉害。
其实在交易的早年间,我也踩过很多类似的坑。研究过几十种指标,上百种交易策略,看过无数本书,但当你吸收了这么多知识之后,代入实战你才发现,交易就是一件化繁为简的事情。
我们应该给自己的策略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有些朋友会在我的内容下留言,说他们用一种极简单的策略做到了长期盈利,自己都不敢相信,问我是否真实靠谱。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在一段波动快速的行情里,如果你的进场标准简单,你就可以快速判断这段行情是否符合自己的进场标准;如果你的进场策略复杂,或者模棱两可,那么你极有可能会失去进场的机会。
《澄明之境》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交易者应该“为交易立法”,交易者应该确定自己判断方向的标准,并按照自己的判断制定执行交易计划。
咱们得把自己的交易目标搞清楚,我们交易的唯一目的是赚钱,不是被人觉得“厉害”。策略复杂,如果只是赢得脸面,不具备真实的盈利能力,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给大家一个标准吧,常规的交易系统使用3~5种指标就够了,简单的交易系统只需要用2~3种指标。太多的指标会造成混乱,执行难度加大,让我们无所适从,影响交易盈利。
另外,交易系统不要贪多,不要觉得自己什么行情都想做上。你的资金量就那么多,承受风险的极限值就那么高,多个交易系统只会分散你的精力,搞得自己很累,最终赚到的钱跟单个交易系统没什么区别,多个交易系统反而会让自己在忙中出错,一点都不值当。
如果你想让自己忙起来,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品种来提高自己的交易频率,或者增加阅读和运动的习惯,也有利于自己独立的思考。
二八法则源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906年提出的关于社会财富分配研究的结论:20%的人口掌握80%的社会财富,二八法则由此得来。
之后二八法则被引入到各个领域,例如商业领域,科学技术领域,人文科学领域等等。比如在管理学中,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据说有20%的人将明天的事情提前到今天做,却有80%的人将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二八法则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例子,非常有趣。
二八法则也跟《黑天鹅》中的极端斯坦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个社会的资源分配就是不公平的,怎么从少数人的手里抢肉吃,是需要一定魄力的。
有些朋友进入金融市场的理由都比较草率,就是单纯觉得金融市场好赚钱。
我每当听到这个言论呀,就想敲敲他们的脑袋。我非常理解很多男性同胞啊,现实生活不如意,想要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财富的迁跃,但交易真的是难做呀。
你要面临的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考验,对自己人性的考验,对自己耐心与细心的考验,等等。
大家都说交易门槛低,只需要有一些资金就可以开始,但要做到盈利,门槛是非常非常高的。
所以我建议各位在交易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这几件事:
第一:交易的风险你是否已经有清晰的认知?如果你投入的钱全部亏了,你能否承受得住?
第二,你是否能沉得下心来学习?如果你只是胡乱入金交易,那么你做的是赌博,不是交易。学习交易技术和基本面都需要掌握很多知识,需要沉下心来学习的能力和勇气。
第三,如果交易就是做不到盈利怎么办?能否全身而退?有多少闲钱可以动用?能不能及时止损?
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如果都能做到,我们再进入交易。
鳄鱼法则,是指如果你被鳄鱼咬住了一只脚,千万不要挣扎,也不要用手试图去挣脱被咬的脚,否则你连人带脚都会被鳄鱼拖到水里,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掉被咬住的脚。
这个法则跟交易中的止损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多人对交易中的止损是深恶痛绝的,觉得止损意味着失败,意味着亏损,意味着失去自己的钱,但其实对于我们这种在交易中久经沙场的人,止损就是家常便饭,甚至引不起内心的一点波澜。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谈论风险这个问题。早期人们的商品交易就是以物换物,在金融市场中,交易就是用风险换利润,如果没有风险,也不可能有利润。
以我的交易系统为例,40%胜率,2:1的盈亏比,在100次交易中,盈利40次,止损60次,每次盈利200元,每次止损100元,那么100次后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盈利。
其中遇到60次止损的时候,难道我就不心痛不难受吗?当然心痛,当然难受。但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不可能要求一个交易策略一直赚钱,每一笔都赚钱,这是梦里才有的事情。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断失去的痛,我选择与市场保持一点距离,保证交易系统正常执行的情况下,不去频繁地盯盘。
后来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止损的存在,只要你不聚焦在当下的每一笔交易,而是把目光放在长久的盈利结果,你对每一笔的交易结果反而就没什么感觉了。
久而久之,你也就接受了止损的存在。这就是我的经验。
怎么做止损呢?
止损是交易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抛开其他要素谈止损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之前也写过比较完整的判断趋势、进场、出场、资金管理的文章,你们可以去翻一下我之前写过的文章。
止损的方法一定要与交易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相互配合,经过复盘测试过的最优的止损方案,不要想当然地去设置止损。
锚定效应是指,当我们在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做出判断的时候,会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影响,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可能会导致事实的偏差。
这种经历肯定很多人都有过:
一开始交易的时候,傻乎乎的啥也不懂,随便投入一些资金,发现一直在盈利;或者自己一开始做模拟盘,设置大额的资金量,不管怎么做都是盈利。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交易真的好简单,我可能是个交易天才,我太适合做交易了。
然后就把自己曾经“交易只要能赚钱就好”的目标,改为盈利50%,80%,翻倍,甚至翻好几倍,再也看不上一些蝇头小利了。
我早期做交易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高光时刻,一天都可以挣个几千美金,当时就觉得自己棒呆了,法拉利的型号都已经在看了。
后来再回头看,发现交易翻倍只是我运气好,当时重仓加上了行情的配合,让自己定了一个错误的“锚”,导致后来重仓赌行情,不止损逆势补仓,造成长期稳定的巨亏。
其实最可怕的并不是你一直在亏损,而是你很难再去重新定义一个正确的“锚”,因为一张白纸好定义,一个扭曲的锚却不好矫正,这也花费了我人生最大的力气。
所以我一直说,做交易,多看、多学、少做。你在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之前,你是需要一些试错成本的,这个试错成本可以是一些真金白银,也可以通过大量的学习。
如果你已经进入实盘,就一定要做交易记录,做阶段性的复盘和反思,看一下自己为什么盈利,为什么亏损,交易策略到底有没有问题,需不需要调整和及时止损等等。
另外,在实盘之前一定要大量地去测试你的交易策略,是否有长期盈利的能力,如果测试都没测试过,就不要开始。
金融市场中,人性是最难忤逆的,所以我提倡标准化、明确化、数据化、概率化,就是为了让大家尽可能地去规避自己人性中的缺点,规避定义错误的“锚”,我的良苦用心也希望大家能懂。
以上7大效应是金融市场最主要,也是同我们实战交易关联性最强的7个金融原理,借助这些原理,用更高的视角去观察市场,获得全新的对于交易的理解和认知,我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