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为中心”是种不成熟的心理运行机制,表现在行为上,会以为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就是别人所看到的,会认为我们所想到的、所感知的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会是别人的所想、所感。因为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自我中心容易导致想法、认知出现偏颇而不自知,也容易把自身的想法强加在他人头上,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激化矛盾,所以说,自我中心是种不成熟的心理运行机制,需要我们的觉察和规避。
在了解怎么减少自我中心的做法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下自我中心产生的原因:
1.大脑进化不够完善。人类从能人进化为智人用了差不多150万年的时间,进化过程,大脑的容量翻了一番,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前额叶”的脑区。“前额叶”是我们思维的中枢,负责认知、情绪、疼痛和行为管理等功能。就进化的角度来看,“前额叶”是妥妥的“新近”出现的器官,因为“年轻”,所以它的功能尚不完备、还有较大的进化的区间。另外,也因为大脑功能区的不尽完善,部分人在换位思考能力、认知能力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现象。
2.大脑发育不够成熟。假如我们拿一张照片给一个2岁的小孩看,与此同时我们坐在小孩的对面(照片背对我们),问小孩我们看这张照片能看到什么,小孩会认为他们所看到的照片的内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对于2岁小孩而言,他们的前额叶还未很好地发育,本能地会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但假如这个情况出现在成人身上,一个成人还不能跳脱出自我中心的思维,可能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可能是自闭症。
3.跟社会文化和接受教育有关。在资本社会,个人会更关注自身利益而更少关注群体的感受,这跟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有关;但在人情社会,人们为了满足社会期待和群体要求,也许能做到舍弃自身的部分利益。这个例子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人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最后表现出某种自我中心或非自我中心的行为。另外,也可以想象,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相比未受教育的人,一般可以更好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考虑问题。
了解了自我中心的成因,我们可以怎么摆脱自我中心呢?
1.学习了解不同的想法、观念背后的逻辑。一些想法、观念也许并不讨我们的欢心,但既然它存在就必然有合理的地方(存在即合理),我们要做的不是非得了解后认同,而是去了解和知道部分人可能基于什么角度对同样的事情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了解即理解,理解也就很难再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的认同。
2.尝试为不同的观点“辩护”,看到更多可能。理论的东西需要行为或实践支持,因此,除了学习之外,还可以尝试从自身出发,主动为不同的观点进行“辩护”,以此看到我们脑海的已有图式是否存在对于某种观点的“认可”。
3.批判性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思考。如:这篇文章的论述是否严谨?观点是否正确?自我中心是否都是害处?改变的做法可操作性有多高?怎么量化自我中心的强度?诸如此类。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补充或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