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个体很容易受到别人一言一行的影响,并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意识行为,尤其是独立性不强、内心不够坚定的人。群体处在无意识阶段,极易受暗示性。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网络热门事件,如娱乐圈的八卦。人们由一句话、一张图开始,运用强大的想象力开始编造故事,言之凿凿。而一群吃瓜群众就会被牵着走,尽管在旁人眼里错漏百出,毫无关联性。但群体就像是被催眠了一样,没有判断力。
群体会抑制个人的理性反思能力,让人容易变得情绪高涨,甚至是激愤。在疫情期间我们会经常在核酸点看到居民们喧闹的场景。通常是一个人带头慢慢的后面就会跟着一批人起哄。比如核酸点10点开采,居民安静排队,突然来了一位居民大声嚷嚷为什么医生来了,还不开采。紧接着你就会听到两个三个,慢慢地一堆人开始大声附和“对啊,我们9点就在这排队,排了这么久你们怎么还没开始”。当工作人员表示10点钟才开采,下次可以晚点再过来排队时,你觉得居民们会闭嘴吗。不,他们只会大声狡辩说为啥以前都是9点现在变成10点,尽管10点钟开采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我们要理解一点是理性是没办法对抗情绪的,而群体从不受理性的指导。当我们面对情绪高涨、激愤的群体时,不要试图用理性说服他们。
给大家举一个工作中的例子。如上级领导给我们分配任务,但员工觉得不公平合理,办公室内一个员工生气、抱怨,提出不满和质疑。紧接着其他员工就会说“是啊...”不一会儿可能“旧账新账”一起算,大家的愤怒到达顶点。那作为小团队的负责人,此时应该怎么做呢?用理性说服大家?直接施压,让大家照做?上面已经说过了,群体会抑制个人的理性反思能力,变得情绪化。在情绪化的当下,讲理是行不通的,而直接施压看似是暂时性地平复,但实则不能平息员工的怨气。小团队的负责人可以在第一个员工抱怨吐槽的时候找他出来单独沟通,避免其煽动其他人。而面对员工的愤怒抱怨,首先做的是同理,站在同事的角度,理解大家为啥有这样的不满。而不是先站在上级领导的角度,跟大家阐述领导这样做的理由。当然在安抚好大家的情绪,等大家冷静后,可以客观陈述原因,再分析解决问题。
书本《乌合之众》里面写到“要鼓动群体去做任何事,那领袖的掌握方式需要简单的断言、反复和传染”。即通过越简练、不带任何论证的断言,经过循环重复的陈述,疯狂地传播,进入人们的潜意识,深入人心,进而影响别人的行为观念。比如我们熟悉的广告台词,宣传效果斐然。其实除了上面提及的领袖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到社区组织、企业中去。不管是社区还是企业机构,都会设立一些定位或是发展愿景。但是有多少居民、员工是知晓的呢?可能大部分都做到了简练,但是循环反复的陈述与疯狂地传播,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与行动。
面对形形色色的舆论行为,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保持理性思考,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文章来源:张敏 社工观察 2022-08-29 00:00 发表于河北
文/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