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医路向未来”
——徐州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巡礼
系列报道(十一)
如果每个人的心是一片森林,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就可能会“生病”,身体生病我们会选择看医生、治疗,同样,心理生了病,也要看医生,也需要治疗。精神科医生可以穿越人心的黑暗森林,去触摸那些等待修复的“疾病”。
始建于1976年的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普通精神科,经过多年的岁月沉淀,精神科业务辐射淮海经济区,注重临床与科教研相结合,形成了院校合作的良好模式,建成了在区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医疗条件优秀、医疗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专业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专科,为无数精神疾病患者撑起一把阳光“庇护伞”。
赵后锋主任在主持疑难病例讨论
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
淮北一17岁高二男学生李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敏感多疑,总是感觉同学都欺负他,说他坏话,老师也偏向同学,不想去上学。休学在家后,外出感觉被人跟踪,并多次报警,家长意识到其有精神问题,但不能接受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在网上偏信偏方,找巫医神婆治疗,病情越来越重。后来,经人介绍来到东方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初步诊断为幻觉妄想状态,收住入院。
为尽快明确诊断、尽早缓解精神症状,科室马上组织了专家团进行会诊,从李某的生长发育、成长经历、个性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确诊李某患有“精神分裂症”。专家团针对其病情制订了适宜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及康复治疗,李某很快康复回到学校学习,一年后顺利考上大学。
据了解,李某所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病因比较复杂,一般需要长期治疗,但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误解,不敢去医院治疗,往往会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伴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健康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被广泛关注。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超过1亿人受到精神障碍的困扰。“很多人认为,在精神科住院治疗会对名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并不会主动配合。再加上精神疾病患者没有自知力,治疗依从性极低,如若不接受系统全病程的综合治疗,难以彻底缓解精神症状,达不到社会功能的全面恢复,并且会出现精神功能的衰退。”普通精神科主任赵后锋说,“精神疾病也是所有疾病的一种,没必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
为了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更好地恢复并回归社会,近年来,普通精神科不断发展壮大,设置有5个精神科病区(男病区3个、女病区2个),开放床位325张。人才上,拥有临床专科医师27人,主任(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8人,心理治疗师1人,临床药师1人。其中硕导4人、研究生(博士、硕士)17人。
打造有深度的精神科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普精神科始终以诊疗技术为先导,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重性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临床诊疗和管理方面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在淮海经济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诊疗范围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双相障碍、重度抑郁、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治疗。2012年,精神科引进筛查量表(前驱期问卷-简版(PQ-B))、诊断工具(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第V版)和前驱期综合征量表(SOPS)),用于精神病性高危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并对精神病性高危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随访,追踪其医学转归,获得省预防医学课题1项。
抑郁症治疗。成立了抑郁症诊疗学组,构建和完善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体系,提高抑郁症的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愈率,获得市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39篇。
儿童期创伤治疗。2004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儿童期创伤的研究,编制《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解离特质量表》《主观幸福感简表》等,用于各年龄阶段神经症患者等多个群体的心理评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00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有儿童期受虐待经历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小组人际心理治疗,缓解儿童期受虐待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心理社会功能。在国内较早运用问卷调查、心理访谈、临床诊断、跟踪随访等多种方法评估未成年及成年群体,构建儿童期创伤者心理病理学特征的结构方程模型,从人格特质形成、述情能力等多个途径指导其心理治疗与干预。
中西医结合精神障碍治疗。1988年,在徐州率先开展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2004年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障碍,通过辨证论治,使用精分1号、解郁1号、安神1号和便通1号等五种方剂治疗相关精神障碍。
技术水平区域领先
“医院一直高度重视精神科专科的发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专科发展目标及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并从人才的引进培养、专科设备的购置更新等方面,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使得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赵后峰主任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精神科按照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的相关标准要求,加倍努力,积极开展各项临床医疗与科研教学工作,并成功于2018年创建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目前,普精神科在精神病性高危综合征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基因芯片表达、神经生化检测等,抑郁症的分子生物研究与优化治疗、抑郁障碍患者心理治疗,儿童期创伤的心理评估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对精神科疑难杂症治愈率高,对精神疾病的诊疗能力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2005年,率先在徐州市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将MECT用于高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
2006年,率先将小组心理干预技术与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了适合于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的小组心理护理方案。
2008年,率先开展心理剧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功能康复的干预,并将心理剧治疗与家庭治疗技术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家庭心理剧治疗方案。
在发展技术的基础上,科室也坚持打造有温度的精神科,要求医护人员在面对病人的同时,也要用身心去理解和尊重病人。医生面对纷杂的患者行为和语言时,如抽丝剥茧一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交流来判定病情;护理人员面对行为较为紊乱的患者时,更耐心、贴心地为其提供生活服务,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简介
学科带头人赵后锋
普通精神科主任,精神科主任医师(正高三级技术岗),徐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兼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副主委,徐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以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87篇,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参编《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儿童精神卫生》等。专业方向:抑郁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精神药物临床筛选、心理危机干预。
学科骨干乔娟
普通精神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博士,徐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心身与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抑郁障碍诊疗学组成员,江苏省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徐州市首批医学青年后备人才,徐州市第七期双百高层次人才“徐州市拔尖人才”,徐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徐州市青年岗位能手。
学科骨干胡维
普通精神科一病区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徐州医科大学讲师、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徐州市医保慢性病与精神残疾鉴定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精神病理学领域研究,在研徐州市卫健委青年医学科技创新项目1项,已完成徐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 4篇。
学科骨干左晓伟
普通精神二病区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徐州市鉴定专家库成员,徐州市抑郁障碍学组成员,中国司法鉴定人。获淮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完成市课题两项,发表论文12篇。研究方向与擅长: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及心理治疗。
学科骨干张才溢
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徐州医科大学急救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中国睡眠医学会睡眠障碍专委会青年委员,江苏省精神医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心身与行为医学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擅长:抑郁障碍的诊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本报道由徐州广电传媒集团和
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