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电影《驴得水》拍摄结束后,大河堡建起了影视基地(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央广网朔州8月26日消息(记者 任重) 2016年,开心麻花团队的小成本电影《驴得水》以1000万元成本收获了1.7亿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小成本撬动高票房的一段佳话。

电影《驴得水》中三民小学的取景地(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就是这部黑色幽默电影,让人们知道了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一个叫大河堡的地方。在电影拍摄前,大河堡曾荒芜多年,最初大河堡的城堡里是雨神庙,后来由于电影拍摄需要将雨神庙改造成学校。

三民小学取景地俯瞰(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作为长城要塞,大河堡建于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当时门前的汤溪河是阻挡少数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因而,依汤溪河而建的大河堡最开始叫大水口堡,是守卫山西外长城的军事基地。

大河堡影视基地全景(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大河堡平面呈长方形,当时驻扎了400多名守卫长城的将士。早前的大河堡只在南面的墙上设了一个门,南门外再设一座瓮城,瓮城外又设了一道关卡,形成多重防御体系,牢牢守卫着长城和这里的百姓。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大河堡慢慢从军事驻地变为了民居,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百姓陆续搬到生活更加便利的山下居住,大河堡才安静了下来。

作为长城要塞,大河堡水草丰美,成为绝佳的天然牧场(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如今,大河堡四周黄土夯筑的城墙虽已是残垣断壁,但依然矗立着。在当年,大河堡城门上的牌匾是“屹然保障”,瓮城上的牌匾是“金汤永固”。

穿过大河堡村这个豁口,就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清水河县(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站在大河堡残存的城墙边,极目眺望,视野尽头是古老的长城,近处则是一排排用来发电的大风车,古今完美融合,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27万获赞 110.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