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抑郁症是心理上的问题,多接受几次心理治疗就会好了。因此患上抑郁症的朋友,也因为担心吃药的不良反应,因此常常来咨询医生:可不可以单一靠心理治疗,而不必服药?

如果已经在医院诊断为抑郁症了,需要看抑郁情绪的轻重来选择治疗方法。

有些抑郁情绪不严重,生活和工作、学习受到的影响不大,则可以进行一些心理治疗,经过心理治疗后,大脑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发生改变和思维的改变,其作用与药物相似,只是起效的时间会相对慢一些。

如果诊断为中重度的抑郁发作,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受到影响了,甚至有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的患者,需要接受紧急的物理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因为药物治疗会快速达到治疗效果,快速改善抑郁情绪,减少意外的发生。

在抑郁情绪改善后再行心理治疗的效果会更加好。

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法。

就目前来说,一般治疗抑郁都首先采用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

如果您的身边有抑郁症患者,请一定要重视起来,严重的还请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是否服药也请遵照医生的嘱咐。

同时也纠正一下抑郁症治疗误区:

误区一、服用药物就能立马见效

抗抑郁药物是否有效果与患者是否正规服药、药量的多少、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程的长短、疾病类型等有很大的关系。

通常,判断一个药物是否有效,需要足量治疗6-8周以上。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地遵医嘱,听从医生的建议,才更有利于患者的健康与病情的恢复。

误区二、症状稍微好转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用了一段时间药物,认为病情好转就停药了。

症状的表面平息并不等同于康复,在某一种特殊情况下症状仍然会再次出现。

根据相关临床证实,药物治疗一般在6到8周后症状会出现缓解,然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约70%的患者会出现私自停药的现象,患者以及家属没有想到的是私自停药后,抑郁症的复发率高达76%左右。

所以为了预防复发,抑郁症患者在症状完全消失后,仍应该坚持服用足量的药物维持治疗一段时间。

何时停药、加减药量,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三、害怕抗抑郁症药物有依赖

很多患者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服药的时候好好的,一停药病情就各种不适,就以为是药物依赖。

其实,抗抑郁症的药物并不会出现依赖性以及成瘾性,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私自停药,很可能会出现停药反应,比如会出现头晕、头疼、失眠等,停药反应发生率不同。

一般情况下,只要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坚持足量治疗,然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并逐渐减量,经3-4个月停药期,完全能避免停药反应。

误区四、担心药物副作用对身体不好

某些抗抑郁的药物有安定镇静的作用,所以有些人患者服用之后可能会头晕、嗜睡、恶心的现象。很多朋友就担心常吃抗抑郁药物会对身体不好。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抗抑郁药物更新迭代,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而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药,遵医嘱服药,对抑郁症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为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为2-4周,可能刚开始用药时患者会出现不适,而体会不到抗抑郁药物带来的正性治疗作用。

但只要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疗效显现后副作用也会随之减轻。所以,该吃的药一定要吃!

误区五、抑郁症会反复发作,根本治不好

抑郁症确实复发率比较高,根据调查显示,很多都是突然停药,导致病情反弹,因此,造成很多人觉得抑郁症不可彻底根治。

其实大部分抑郁症都是可以治好的,抑郁症是没有病根的它只是一种状态,抑郁症就是我们精神上的感冒,像普通的感冒一样,这次好了但是以后可能还会感冒。

抑郁症也是这样,一些特殊的因素会诱发抑郁,比如:压力大、重大变故、孕期、产后等都有可能出现抑郁,所以预防很关键。

抑郁症不是不治之症,通过科学的治疗,大部分是可康复的;面对抑郁症,我们要做的是早发现早治疗,主动就医,积极预防。

举报/反馈

优眠心理咨询刘菊湘

1.9万获赞 4948粉丝
解决心理问题,传播健康正能量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