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不仅有喀斯特天坑,而且还可能是天坑群!”2016年3月的一天,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地质遗迹调查小分队,正在镇安县西口-山阳县杨地一带进行野外作业。他们收到国内同行发来的一条信息和一张照片,获知陕南发现了天坑。队员们听后都半信半疑:如此高纬度地区,远不及南方的气候条件,怎么会有天坑呢?之后,专家利用卫星图像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出10多个疑似天坑并圈定了具体位置和大小。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迅速成立了汉中天坑探险先遣队开赴野外进行实地验证。巴山腹地人迹罕至、枝繁叶茂、遍布荆棘,先遣队员边行边用刀砍,才劈出了一条小路。爬过道道山梁,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山梁上有个“大坑”,大家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没错,就是天坑,就是天坑!”目及之处,四周峭壁环绕犹如“巨桶”,坑口直径约有四五百米,坑下树木葱郁,美不胜收。队员们迅速拿出测量仪器进行初步测量记录。“坑口520×310米,最大坑深380米”,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数据,令人格外欣喜。
这是首次从科学角度认定的陕西天坑,后来被确认为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坑“圈子崖天坑”。
2016年至2017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亚洲洞穴联盟等国内外多所科研机构开展大量科考工作。在汉中南部5019平方千米的岩溶区,“唤醒”了沉睡数十万年的天坑,并将其命名为“汉中天坑群”。“发现天坑54处,其中超级天坑2处、大型天坑7处、常规天坑45处。”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的调查成果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关注。汉中天坑群处于我国目前发现的岩溶天坑地貌的最北界,这一点意义重大,这也是全国地质遗迹调查工作的一次重要发现。
汉中天坑群发育在我国北纬32°至北纬33°湿润热带-亚热带最北界,属于我国湿润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湿润半湿润亚热带-温带喀斯特、干旱半干旱温带喀斯特和高原-高山喀斯特地貌区的交会部位,是全球发育在岩溶台原上的最大天坑群,也是北亚热带最大的天坑群。它的发现,使全球已发现天坑数从117处增加到171处(2018年数据),填补了同纬度世界天坑研究空白,也改变了认为我国天坑分布于北纬31°以南的固有观念。
除发现认定的54处天坑之外,还发现有竖井、漏斗、溶洞、石林、峰丛、洼地、岩溶湖、峡谷等400余处岩溶地貌,自西向东分布在汉中市宁强禅家岩、南郑小南海、西乡骆家坝、镇巴三元镇4个地区,形成了4个相对独立的天坑群,并组成东西约200千米、南北110千米的岩溶地貌景观带。
(张俊良 李益朝 唐 力 唐永忠)
延伸阅读
陕西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年均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拥有三元天坑群的镇巴县是陕西暴雨中心,多年降水量超过1400毫米,而2021年这个特殊年份竟然达到1812毫米。温暖湿润的气候,充足丰沛的降雨,覆盖度超过70%的茂盛植被,给岩溶动力系统发育提供了根本保障,为天坑群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是汉中能坐拥如此大规模天坑的天然优势。
汉中天坑群与“中国南方喀斯特”相比,二者均保存了全球同纬度地带上类型最为独特、覆盖面积最大、连续分布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其生态过程演化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具有突出价值。圈闭化的生态系统为特有和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据不完全统计,汉中天坑群区域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7种,先后发现陕西新记录物种57种,使之成为喀斯特地区特殊的“生物基因库。
举报/反馈

人民网

3985万获赞 575.6万粉丝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