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朝晖,男,1965年4月出生。留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最美医生、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童朝晖创新工作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获第十、十二届中国医师奖。
心系患者,不断创新,引领专业前沿
童朝晖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教、研工作30余年,带领团队在呼吸危重症与感染、呼吸内镜介入及诊治领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在危重症医学领域,童朝晖带领团队在国内最早将ECMO技术应用于呼吸支持,救治了大量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在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正压通气、人工气道管理、早期活动与肺康复等专业领域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临床规范并开展大量临床工作,极大改善了危重症患者的预后。积极开展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治疗与肺康复,建立从入院诊治到出院管理、居家康复一体的全程管理模式。应用新型诊断及治疗技术诊治新发及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诊治了大量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病原体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包括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所导致的肺孢子肺炎等。在介入呼吸病学领域,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内科胸腔镜、REBUS-GS、冷冻肺活检、BTPNA、支气管镜导航等先进技术,并在国际上创新性地将自发荧光成像技术应用于内科胸腔镜。
舍生忘死,白衣为甲,屡次逆行出征
童朝晖屡次在国家突发应急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曾作为主任在SARS病房连续工作3月余,所救治100多名SARS患者无一例死亡。成功诊断和救治了北京市第一例H5N1患者、第一例H7N9患者、第一例H5N6患者,特别是2019年11年诊治了北京109年来首次出现的2例肺鼠疫(输入性)患者,由于防控严密、诊治及时,无任何医护人员或其他患者感染,为北京市鼠疫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保障了首都人民的安全。
2020年1月18日,作为新冠肺炎中央指导组和国家卫健委专家,童朝晖奔赴武汉参加并指导新冠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他深入临床一线指导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总结新冠肺炎临床特点,在疫情早期提出“关口前移、积极救治”的原则,挽救了大量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积极探索各种治疗方案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参与了第四到八版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修订,第一到三版国家卫建委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制定和修订。同时,他及时总结抗疫救治经验,在中外杂志发表相关文章10余篇,并牵头承担了科技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项目的研究工作。2020年至2022年,他又先后奔赴黑龙江、吉林、北京、山东、河北、上海等地,深入一线,指导新冠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与疫情防控工作,行程两万多公里,指导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3000余人。由于童朝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央视新闻四十余次报道他的事迹。
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
童朝晖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先后承担科技部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协同创新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首发基金项目等30余项,人才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7项,立项经费总额近7000万元。近年来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2.15北京市高层次技术人才、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十层次”、北京市医管局“登峰人才计划”等。在国内外发表文章23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SCI收录文章80余篇,包括Lancet Planetary Health、AJRCCM、ICM、CHEST、AJRCMB等国际呼吸一流杂志;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壹、贰等奖各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贰等奖一项。
举报/反馈

中工网

1112万获赞 49.4万粉丝
中工网创办于2008年,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中国工会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管理的大型综合性中央新闻网站。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