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何多苓《带阁楼的房子》主题展在北京拾院(东城区沙滩北街3号院)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代表、“伤痕美术”代表人物何多苓的手稿原作及其代表作之一的《带阁楼的房子》。
何多苓《带阁楼的房子》主题展现场,该展览由大风文化、棣空间、拾院工作室联合主办(安也/摄)
《带阁楼的房子》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契诃夫于1895年所写的一部优美且深刻的短篇小说,故事中的风景画家“我”与一对姐妹莉达和米修司在一座带阁楼的房子前相遇,此后引发一系列对于物质生活、精神追求、自然与艺术的精彩讨论。
《带阁楼的房子》,何多苓 编绘,[俄罗斯]契诃夫 著,大风文化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4月版
20世纪70年代,知青时期的何多苓读到这部小说,其中的抒情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让处在艰苦岁月中的何多苓为之痴迷。“在契诃夫所有作品中,我对《带阁楼的房子》怀有一种近乎莫名的狂爱。我曾大段大段地背诵这篇小说中的段落,并如失恋中的女人般脆弱地为之潸然泪下。”何多苓喜欢里面朦胧、惆怅的诗意,还有他们那代人共有的俄罗斯情结,他终想把这些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但直到1986年,这个令人神往的“阁楼”才终于落在纸上。何多苓用44幅油画和重新提炼编写的文本再现契诃夫笔下的故事,借此追忆上山下乡时期的青春时光。
青年时期的何多苓(主办方供图)
《带阁楼的房子》全部44幅油画均以老旧的新闻照片为底,黑白照片表面的药膜成就了独特的肌理,画面呈现一种多层的感觉。画的时候感觉不对,何多苓就直接扔掉重画。作画的三个月,何多苓进入了一种特殊的“意境”:“画的过程中,因为画幅特别小,进入那种意境之后,手感到位了……当时这么大一个人头,画到最后眼睛里那个高光还能画出来。其实就根本不是画出来的,就是凭意念。那个笔也不是太小,就这么大一个笔,凭意念、感觉,手就这么一动,一下就出来了。有时候笔锋的后面金属的东西在上面刮了一下,都会出很多东西,很有意思。”
何多苓《带阁楼的房子》(节选,主办方供图)
据何多苓在《“米修司,你在哪儿啊?”》一文中介绍,《带阁楼的房子》是自己向《中国连环画》杂志投稿的, 这与他绘制的一部连环画《雪雁》不同,没有戏剧性的背景、冲突,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悲剧性,甚至可以说没头没尾。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散文,甚至是诗。小说《带阁楼的房子》中,男主角画家有这么一段心理独白:“……我满腔的温情,心里平静,满意自己。我满意的是自己还能够入迷,能够爱人……”和小说中的画家一样:入迷过,爱过……何多苓对此也算满意。“米修司,你在哪儿啊?”这是《带阁楼的房子》的结尾。对这个问句的神往,伴随何多苓度过了那个艰苦但年轻的岁月。在何多苓看来,米修司就是我们曾经年轻过的证据,“曾经年轻过,这事儿真奇妙。”
何多苓《带阁楼的房子》(节选,主办方供图)
1987年,《带阁楼的房子》参加全国连环画展并摘得奖项,“忧伤如此鲜艳和夸耀,以致欢乐和它相比也显得黯然失色,青春和美如此大胆地裎露,好像非如此不足以之深藏于内心。”1990年,何多苓带着这44幅油画去了纽约,台湾山艺术基金会的林明哲对这组油画爱不释手,提出想要收藏,而何多苓表示——这是自己最喜欢的画,想留给自己:“《带阁楼的房子》是我痴迷的产物。我对它很满意,而且可以预测,到画不动画拿出来把玩时,我还是会很满意。”
何多苓《带阁楼的房子》(节选,主办方供图)
据悉,此次主题展展出了何多苓的21幅珍藏手稿、绘画时使用的画笔与调色板,以及由其亲自盯色印刷的全套44幅《带阁楼的房子》版画,场内并设何多苓工作室特色空间、影音室、阅读区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结束。额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大风文化以全新方式策划出版了《带阁楼的房子》,重述这个朦胧、惆怅,富有诗意的故事。
何多苓《带阁楼的房子》主题展特色空间(主办方供图)
记者/何安安
编辑/张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