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准备借贷方向:
贷款准备借方是表示减少,贷方是表示增加。贷款准备是资产类科目,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备抵账户。
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借记“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如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应当按其差额计提,借记“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如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作相反会计分录,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
贷款损失介绍:
贷款损失是指信贷资产实际回收金额低于账面金额的损失。贷款损失的产生是与贷款的不履约分不开的。所谓贷款的不履约是指借款人不能按贷款协议所规定的日期和金额归还银行贷款。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发生贷款不履约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可以说,贷款的不履约和贷款损失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一项“副产品”。商业银行贷款发生损失有很多种原因,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有借款人的原因;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有些贷款损失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有些则是不可预防和控制的。商业银行可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信贷政策、信贷结构、授信标准、贷款检查等。
六大会计科目借贷方向:
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收入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费用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利润: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贷款介绍:
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分类介绍:
根据贷款经营属性划分:自营贷款、规委托贷款、特定贷款。
根据贷款期限划分: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根据贷款主体经济划分:国有贷款、国家控股企业贷款、集体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个体商业贷款。
根据贷款信用程度划分: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
根据贷款在社会生产形态划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
根据贷款质量划分:正常贷款、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