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7日讯 8月17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大道一期项目(青银高速至G104段)全线正式通车,全长约11.8公里,成为起步区成立后首条正式建成启用的骨干道路。这条高标准建设的交通大动脉,将极大助力起步区完善区域配套,加快高质量发展,成为带动沿线千亿产业集聚的经济隆起带。
加速拥河发展,助力省会北起的交通大动脉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大道一期项目北起崔寨组团北部,西至现状G104,全长约16.2公里。其中,孙耿北路至邢家渡干渠段道路为城市快速路,主路设置双向6-8车道,设计时速为80km/h;辅路设置双向4-8车道,设计时速为50km/h。本次通车路段为青银高速以南段,全长约12公里,是起步区大桥和崔寨组团之间复合交通走廊。和一般市政道路不同,黄河大道一期全线设置三段总长度8.2公里地下通道,其中在会展中心段,充分考虑主路、辅路、有轨电车整体下穿通过的需求,地道结构将会在最宽达92m,是目前国内最大宽度地下隧道结构。这些地下快速通道大大降低了对两边地块割裂的影响,有利于起步区城市风貌及周边沿线地块开发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黄河大道全线,是起步区未来新城“三横七纵”的快速路网的骨干道路之一,也是济南“三环两廊十二射”高快路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该路不仅北接济阳组团西连桑梓店组团,而且南北串联市区现有及在建共十余条过河通道,是名副其实的助力省会济南南北两城拥河发展的沿黄交通大走廊,也被称为黄河北的“经十路”。
践行绿色发展,构建沿黄生态大走廊
伴随黄河战略而生的起步区,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在黄河大道的建设中也充分践行这一理念。譬如,在济乐高速互通立交桥段,项目采用线性排水沟排水,不但可有效提升排水效率,雨水还可以通过急流槽进入绿化区,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
“通过对沥青铣刨料的回收利用,在黄河大道下面层沥青铺设过程中,每吨综合下来能节省30到40元的成本,仅四标段在该环节就能省下数十万元。”日前,济南金曰黄河大道项目部经理王胜利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建设过程中,也积极探索各项环保新举措。此次通车的路段全线主辅路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下面层采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节省大量用料,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采用了环氧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在全市首次实行全厚式沥青摊铺技术,有效减少了水泥稳定碎石使用量,同时将施工工期缩减为原来的60%左右。而黄河体育中心地道结合环评要求,充分利用地道特点及中分带条件,采用“竖井自然通风为主+射流风机辅助”的复合通风方式,利用地道内外风压差和热压差进行通风换气,无需设置大型轴流风机房,节约通风系统设备的同时,每年更能节约用电约500万度,践行低碳理念。
开车沿着刚刚建成的黄河大道一路穿行,道路中央鲜花盛开与两侧绿化植被相互映衬,从高空俯瞰,整洁通畅的黄河大道与黄河并行伸向远处,在蓝天白云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据介绍,黄河大道新通车路段全线绿化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占比高达40%,不光绿化面积大,绿化植物品类也多,营造出“四时之景各不相同”生态效果。
智慧创新融合,践行新城建的科技示范路
智慧化建设、智能化管理,黄河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还是一条科技含金量成色十足的科技示范路。从黄河大道规划、建设之初,就率先践行新城建理念,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迈进。
作为建设单位的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打造项目智能平台,采用无人机空间数据管理平台、BIM+GIS管理平台、鲁班进度管理平台和360全景空间数字化平台等,通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协同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在体育中心地道南入口记者见到,这里的地面道路看上去很普通其实内藏玄机,因为这是起步区首先使用的融雪路面。融雪路面是由沥青结合自融雪调温材料混合组成。自融冰雪调温材料从本质上改善路面混合料性能,就像给马路穿上“太空服”,使自身能够储存能量,在不同温度进行调温,智能调控路面温度;同等环境温度条件下,一般路面温度低于0°C时,道路调温材料路面温度在4℃,通过释放大量潜热,预防冻雨、冰冻病害,融薄雪,在提高冬季路面的行车安全性,确保道路畅通同时,延长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疲劳寿命54%,提高道路使用寿命近一倍。
在地道内部,还安装有搭载摄像机和热成像仪,集成有害气体、烟雾、光照度、温湿度等传感器以及定位装置和语音对讲系统的轨道机器人系统,可代替传统的人工巡检,在应急响应工况下,机器人将以最高速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救援指挥、救援辅助、伴随式救援引导。同样作为新设备加装的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对进入车辆的全息感知,在管理中心的监控大屏中,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模拟动态显示进入地道的所有车辆,实现智慧化、可视化的一屏管控。黄河大道目前提供了充足的无线覆盖机房、供电条件及隧道内空间预留,为5G网络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条件。同时,基于毫米波雷达、视频等构建的全息交通感知环境,未来结合高性能边缘计算设备、路侧通信单元等,可开展面向地下道路场景的多样化车路协同应用建设。
公路变身道路,服务未来新城的城市生命线
黄河大道的前身是G220,作为过去济南主城区外围主要过境通道,G220线大货车通行量极大,交通安全隐患较多,同时,由于其公路属性,地下无相应配套市政管线。随着起步区崔寨、大桥组团的建设发展,单一的公路属性已经不能承载两侧园区企业项目需求,也制约着起步区高质量发展。在济南市交通部门大力支持下,对国道220穿越起步区路段实施改线,形成一条外围货运通道,原有国道220线变为市政道路也就是如今的黄河大道。
“原状国道没有雨污水、供热供气、强弱电等各类管线,不具备全面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黄河大道一期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结合该路建设起步区打造市政综合配套走廊,此次通车路段共敷设雨水管道27215米、污水管道14936米、电力沟13738米,其余水、汽、热、弱电管线共计134455米。随着黄河大道工程的逐步建成,两侧新建的燃气热源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配套设施也将陆续有效发挥作用,为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黄河体育中心、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及居民安置区、新建商品住宅等提供配套服务,这条路也成为了起步区未来新城的重要的城市生命线。
串联引爆园区,形成千亿级经济隆起带
黄河大道是见证起步区新城崛起的城长之路,更是见证起步区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大道。
起步区确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以高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这一产业体系,从黄河大道沿线布局的产业便可见一斑。
黄河大道沿线,起步区比亚迪项目日前对外发布招工简章,正式启动该项目用工招聘工作。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是截止目前济南起步区招引落地的投资规模最大、示范引领最强的引爆型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后用工量超2万人,年产值400亿元。
在黄河大道会展中心广场的西侧,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已经拔地而起。园区内其中,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首台(套)高效新型燃气轮机实现产业化应用,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新一代便携式伽玛相机”“通道式伽玛成像仪”等4项核安全监测系列产品已在济南实现小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该园区建成后,将来可带动相关产业形成数百亿元产值。
此外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布局由车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4条生产线,建成后,预计2025年底可达到万台产能,2030年底前达到不低于10万台产能,带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强势崛起。
下一步,起步区将对标成都天府大道、深圳深南大道,加快黄河大道二期建设同时,同步推进两侧片区开发和环境提升,让黄河大道成为起步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的新地标。
闪电新闻记者 马捷 冯宜雯 报道
举报/反馈

闪电新闻

4859万获赞 241万粉丝
闪电新闻,看见未来。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