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武 涛 郝 枫 樊晶璟
网络编辑:郝 枫
在五台县台怀镇大南庄村东北的金阁岭上,有一座海拔两千零一十三米、占地二点一一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的寺院——金阁寺。该寺院的布局尚存唐代规制,高阁在前,殿居寺后,殿堂楼房一百五十二间,塑像四百四十一尊,另有唐代础石两块,明清维修碑十五通,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
据《资治通鉴 唐纪》记载,唐大历五年(770年),代宗李豫遣印度来华的不空三藏法师的弟子含光、印度那烂陀寺僧人纯陀和西域僧人道灿,共同设计并建造了一座寺庙。该寺“铸铜为瓦,涂金为饰,费钱巨亿”,饰佛阁为金阁,有12处菩萨院落,名为金阁寺。不空三藏是当时新兴密宗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金阁寺创立了密宗灌顶的道场,曾盛极一时。后会昌灭佛,毁于一旦。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三十四年(1555年)衍法寺僧又鼎新金阁寺,建造了一座3层7间观音大殿,铸造了一尊三头四十二臂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13.82米,是五台山最高的佛像,蔚为大观。我们现在看到的金阁寺建筑与造像大多都为明清时期所建,近现代修缮。
梵音绕梁,锤磬回荡。走到金阁寺山门外,见有四柱三楼,五脊庑殿式,脊上盖琉璃瓦,前后有斜柱支撑,檐下斗拱繁密,饰金彩绘的木牌楼一座,正额刻“清凉古刹”,背额刻“金阁浮空”。金阁寺的牌楼是五台寺庙十大牌楼之一,流光溢彩,华丽大方。驻足金阁寺金碧辉煌的牌坊前面,向前瞭望,可见山岚绿树、群峰连绵,周围千花弥布,顿感确是浮空的金阁,给人以庄严崇高、清静幽寂之感。
穿过牌楼,只见山门耸立在高高的石阶之上,一种巍然肃穆之感油然而生。台阶顶端有一平台,再上数级台阶即看到兼作山门的天王殿。此殿为五开间,单檐硬山顶,两边是拱形旁门,墙上有汉白玉浮雕93幅。殿南外墙有三个拱形门,正面悬“金阁寺”匾额。殿内供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将。天王殿两旁是钟鼓二楼,踏进金阁寺的山门,呈现在眼前的是金阁寺大悲殿。
大悲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二层阁楼,重檐歇山顶。殿内莲花座上是站着的千手观音铜像。铜像高17.7米,为五台山最高造像。这尊千手观音铜像头顶阿弥陀佛,胸佩智慧镜,身披袈裟,头戴香云盖,不露发髻,额上饰朱记。赤裸双脚立于莲花座上,塑像威严肃立,胸前饰璎珞,头部俯视,颜面、五官造型都有特点。手臂的曲伸高低,衣褶的走势和起伏背向,宝冠的形式和图案纹样以及雕刻技法,都在统一之中求得多样变化。观音两侧是文殊、普贤,背后是阿弥陀佛。
殿的西南角有唐代宗与道义和尚的塑像,他们是开始建寺的功臣。佛坛西面还保存有唐始建时的一个柱础。在巨幅塑像的左右和后墙上,绘有观音84幅法相,在地上还有与之相对应的84位彩塑菩萨,诸佛菩萨济济一堂,庄严肃穆。观音殿的两边是东西配楼各9间,配房各5间。西楼是祖堂,内有道义和尚、不空三藏、了用和尚、普济和尚与含空法师的塑像,虔诚祭拜,以纪念他们建寺的功德。
观音殿后面是楼殿,也称万佛堂,下层是19间石砌窑洞为僧人住所,楼上是木构房屋19间,单檐歇山顶前出廊,分为9个殿堂,由东而西依次是三皇殿、玉皇殿、三官殿、迦蓝殿、毗卢殿、地藏王殿、药王殿、五百罗汉殿和三霄殿。楼殿诸神儒释道并存,是一种三教融合的景象。
从楼殿中间的窑洞穿过,就进入了金阁寺的第二院,前为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出廊。殿内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是十八罗汉。
金阁寺各殿中塑像是五台山佛教塑像最多的寺院。该寺以其历史悠久,现存佛像众多高大,特别是千手观音像,在五台山众多寺庙中独树一帜,为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