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紧紧围绕“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的理念,持续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碧水保卫战”等系列举措,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一批生态度假景区、美丽乡村、休闲驿站等成为市民游客享受短期度假的最佳出行地。
作为秦岭沿线的知名景区之一,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太平公园)通过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发展森林地质资源,全力推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旅游+农产品”的产业潜能,以助农增收带动乡村振兴。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景色秀美,峰峦叠嶂。
推进农商旅融合发展
实现共享共赢
37岁的蜂农王顺堂怎么也想不到,今年前7个月的收入就达到20万元,超过去年全年收入两倍还要多。
今年的变化远不止于此:短短半年多时间,这位养了十几年蜜蜂的80后农民不仅学会如何网上销售、品牌包装,更是让他改变了传统养殖思维模式……
这一切都得力于太平公园搭建的助农平台。当本地农产品与旅游资源结合,不仅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也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新平台”。
王顺堂所在的鄠邑区景区管理局煤场村,背靠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典型秦岭北麓农业村。由于山上紫荆花比较出名,村里很多人开始养殖蜜蜂,逐渐成为当地知名特色农产品。
“以前我们养蜜,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虽然品质很好,但由于没有销路,靠的是路过的散客自发购买,产量好的时候没有游客,需求量大的时候产量却跟不上,总是差点火候。”王顺堂说,不仅仅是蜂蜜,村民种植的木耳、香菇等秦岭山珍也都存在同样问题,呈现“小、散、乱”特点。
如何破局?今年在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的激励下,又叠加了疫情等因素影响,近郊游正在成为很多城市人的出行习惯。借助政策利好的东风,太平公园提出打造“山水田园文旅综合体”的设想,通过有序推进农商旅融合发展,实现共享共赢。
“我们的设想主要就是通过构建本土特色文旅、农旅产业体系, 将本地农产品与旅游资源互利共赢,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助力乡村振兴。”太平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利用乡土文化融合旅游资源,深度挖掘特色产业,广泛引导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参与产业发展,才能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特色文旅项目。
土特产变身“旅游商品”
带动村民致富
今年以来,太平公园通过“下山下乡发展步伐,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积极与煤场村、家佛堂村、八亩场村等景区周边乡村合作,开展景村融合,取得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端午前夕,太平公园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结合景区绿色元素,精心打造推出“端午安康”茶粽礼盒。同时推出“太平有礼”景区体验店,包括秦岭山泉、紫荆蜂蜜,秦岭山珍等20余款土特产变身“旅游商品”,还实现以企助农,以农促企促进景区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景区的帮助下, 王顺堂所生产的紫荆花蜂蜜不仅有了全新的包装,生产工艺也比以前更为规范精细,销售前景和利润空间大幅度提高,“下一步我打算联合其他蜂农注册品牌,还想跟研学、乡村体验结合,实现产业升级,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与此同时,太平公园还与福香居、南鄢花里、遇见七号等数十家民宿、农家乐进行合作,实现共享共赢。福香居农家乐经营者郑先生说,通过与景区的跨界合作,形成“景区+餐饮+住宿”的产品模式,得到市场认可,“从6月份进入夏季旅游旺季以来,周末都是一房难求,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来度假游玩,可以说‘太平’的文化IP功不可没。”
如今,在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的激励下,景区周边采摘、农家乐、单业态民宿等乡村旅游,正逐渐升级为农业体验、文化研学、民宿集群、田园露营地等品质游产品,一个宜居宜游、景区与乡村融合休闲度假区逐步形成,助推了西安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
游客在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体验露营。
改革创新加快文旅高质量发展
青山在侧,绿水逶迤。作为西安著名的“避暑胜地”,8月初的太平公园格外清爽宜人,园内峭壁林立、峰峦叠嶂、沟谷连绵,形成了丰富奇妙的山水自然景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市民络绎不绝,不乏有“90后”“00后”的年轻游客,他们或是打卡拍照,或是体验瀑布带来的清凉。
然而,旅游复苏的背后则是太平景区通过强链补链,紧抓经济复苏,推动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的结果。受今年自然灾害、疫情防控和封山控峪的多重影响,屡次打乱景区正常经营节奏,直到3月26日才开园试营业,今年上半年实际经营仅76天,同比2020、2021年经营收入、人次增幅明显,旅游成回暖趋势。
对此,太平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进“旅游+”“+旅游”,着力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体系、新品牌,如举办 “网络+旅游”,云旅游、云直播、VR游景区等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全方位展示公园水体景观和彩虹概念,建立对外宣传矩阵,以短视频为突破点,网络种草,制定打卡攻略,引爆全网。与此同时,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域链、元宇宙等当代技术开展数字营销,打造西安市山岳型景区首款数字门票,运用2.5D概念和3D打印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景区IP赋能。切实把旅游IP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不久前,在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的一个野生居群,引发了全国热议。作为“大秦岭的天然绝景”,该公园森林覆盖率超过98%,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山地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堪称大秦岭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滋养了红腹角雉、羚牛、大熊猫等野生物种。天然形成了万亩紫荆花海、红桦林和杜鹃林,鲜艳绮丽、蔚为壮观。
在这背后,是太平景区一直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积极开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科普活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以自觉担当的精神,积极作为,通过秦岭环保行活动、放归野生动物、植树造林、发放秦岭保护倡议书等方式,让游客们在此能充分感受到山水秦岭的自然魅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太平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作为,主动超前谋划,强力推进,形成合力,走稳走好走实,推进太平景区高质量旅游发展之路。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明
受访者供图
编辑:安之
审核:天乙、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