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性格测试,什么MBIT,什么九型人格,什么孔雀考拉都有。

关于这些性格测试,很早之前写过几篇,核心观点就一个:他们既不科学,也不准确,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

MBIT的起源,来自于一对完全没有学术背景的母女,而做大做强则是美国一家商业机构,为了让性格测试生意越做越大,还专门自己成立了一个山寨的协会来背书。

九型人格就更玄了,它的来源已经不可追溯了,推广者奥斯卡说这是他在阿富汗旅行时,从一个苏菲教派里学到的,是宗教里的玄学。

前者来自于一对母女看了荣格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出来的理论,荣格的人格心理学已经被主流心理学界抛弃,后者则源于玄学,玄学早已在几百年前就被主流科学界抛弃。

市面上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和星座一样,其实都没有科学依据。

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如果能够帮助解决问题,比如区分人的类型,比如在管理上更好的使用人才,再比如更好的认识自我,那么也问题不大。

毕竟像保健品一样,没有科学依据是一回事,市场和大众接受不接受又是一回事。

只要一个理论还有人支持,那么这个理论就不会过时,它就有生存的土壤。

但是最大的问题,其实出在中间派上,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理念的演化上,关键理论都是中间派。

政治上左和右都很明确,大家也都知道对方肯定不会支持你,最后决定胜负的是中间骑墙派。

大众创业也好,对于新产品新理论的认可也好,总会有一批创新者,尝新者,当然也会有一批老旧的顽固者,这两批人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那些有认知基础,也有正确的价值观,只是缺少正确的信息的那一群人。

性格测试也一样,而且更严重的是性格这个概念,容易禁锢我们,让我们被标签给束缚,从而少了更多的可能。

性格这个事情,10%来自于天生,比如激素的分泌,还有大脑的遗传结构,剩下90%来自于环境随时随刻的塑造。

这里的关键在于随时随刻,也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是时刻在改变的,并没有固定的一说。

10年前的你和现在的你,可能是完全的两个人。

前几天有个小姐姐对于刑法追诉期有个很有趣解释,她说为什么很多刑期到了20年就不追溯了呢?因为20年后的人和20年前的人,已经完全是两个人了。

其实不管从性格,还是从细胞层面,的确20年前后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了。

有大学专门做过长期跟踪调研,几百个人从大学毕业,然后十年后分别测试性格,会发现得分完全天差地别,如果按照性格测试的结果看,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了。

一个人的外向和内向,是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模式,你不能用这个场景的答案就去定义一个人的性格,但是你测试的时候又不可能把他人生中,从过去到未来所有的场景都变成测试问题不是么?

所以性格测试永远只是一个片面的结果,连某个场景维度下的答案都不一定对,更不用说由上千个维度共同作用的性格本身了。

性格测试题目,只能决定你此时此刻面对此类问题时的一种答案而已。

那么性格又是如何改变呢?

萨博斯基的《行为》,这本让人绝望又让人充满希望的书告诉我们,从现在看过去,你的每一个决策都已经注定了,你此刻会做什么,之前很多因素已经决定了概率。

但是从现在看未来,你依然有无限可能,因为此时此刻所有的行为,都会不断塑造你未来的自己。

性格不可捉摸,更不可能被定义,它永远在变,在随着你对人生的定义而变。

只要你想成为谁,并且按照这个目标去制定计划,去一步步实行,你的性格就会被这个目标所影响,成为那个“配得上”这个目标的性格。

举报/反馈

蛋壳花生

6534获赞 2008粉丝
一个计划日更10年的运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