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14期@文/ 知之
“我们,真的适合吗?”
我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是在2019年9月7日的求婚现场。
我斥巨资包下一座咖啡馆,她在闺蜜的“欺骗”下,如约坐在了“女主角”的座位上。在店员和朋友的簇拥中,我带着鲜花和戒指单膝跪地,凝视着相恋十年的她,我第一次郑重地向她求婚,她哽咽点头,给出了答案。

2020年12月,结婚后的第三个月。刚结束完第N次吵架的我们,安静地坐在餐桌前回忆曾经的求婚场景,画面历历在目,而曾经的那个问题,却互相质疑起答案。
如果说第一次回答,仅是愿景。
那么这一次的探讨,就是真相。
事实上,我们,真的适合吗?
终极问题的盖棺定论
婚后爆发争吵的源头,细想,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再细想,则是源于两个原生家庭观念的交锋碰撞。
我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在父亲早出晚归的“养家”奔波中,只能由她一人操持了家务、带孩、置办家用的全部“不起眼”工作。经济基础上的严重失衡,导致大男子主义始终贯穿于我的成长环境,家庭角色的责任分配,让我一度以为这就是婚姻的模样。
我太太的家庭环境与我完全不同:父母都是公务员,因为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家庭角色的责任义务分配也更加对等,对于家务琐事的负责程度几乎是对半开。
因此,我们在婚后第一次分工家务活时,就引爆了由原生家庭观念不同所埋下的暗雷,双方都极度不解,甚至不可思议,“天呐,我怎么会跟这样的人结婚?”
争吵的结束,是我将矛盾指向民政局,“为什么星期天不开门?为什么不在楼下?”方才得到了太太的第一个认可。
从恋爱到婚姻,从约会吃饭到买菜刷碗,角色的转变让双方原生家庭观念的碰撞更加直接和惨烈,而如何从源头处置这份矛盾,就直接决定了婚姻的幸福程度。
还好我与太太始终坚信,有效对话是消融问题的唯一可能。也因此,我们在十年恋爱的磨合中,早已达成了雷打不动的约法三章:吵架不能人身攻击、矛盾问题不能过夜、如果异地对话方式必须视频。
得益于这个规则,我们所爆发的争吵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快,我们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必须将小家庭的优先级设置在永远高于双方原生家庭的位置,即在接受尚未满分婚姻的基础上,去做一对用满分责任和爱意经营婚姻的满分夫妻,并用我们稳定和谐的感情,去滋养孩子的一生。
婚后第三个月,在餐桌前的理性交谈中,困扰我们的问题终于得以盖棺定论。
从既成事实上来讲,经历反复争吵、协商、妥协、改变后,我们已经彼此成为“最适合对方的人”。
因为,我们始终在朝着靠近对方预期的航道上乘风破浪,从未偏航。
谢谢你,我的爱人
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婚姻,从不是由花言巧语、锦衣玉食堆砌出来的,而是由爱的细节支撑。
结婚后的第五个月,我们迎来了第一个阖家团圆的春节。
路途的风景和学生时代没什么两样,还是那趟熟悉的D2503次动车,还是那个熟悉的“河津欢迎您”市界牌,但是我们的第一落脚点却由两处变为一处。
“要不先回你家看看吧?”太太家在路程的中间点,以往返乡探亲时,我都会先送她回家。但这次路过时,倍感别扭的我也觉察到了她的不自然。
“啊不用,就应该去你家呢。”太太眨了眨眼,小声说道。
10分钟的车程,让我深刻体验到了婚后礼节风俗的冰冷。
“今天中午我包了饺子,咱们一起在家吃,晚上我们去奶奶家。佳美,你明天想吃些什么?我来准备。”一进门,热情的妈妈就为我们安排好了接下来的日程。
“明天让佳美回她家住,晚上不用安排了。”
“你这坏小子,是不是和佳美又吵架了?”母亲皱着眉头冷脸看我。
“没有,就这么定了。”我搂着太太笑着说道,佳美一声没吭,但我知道她心里不用再纠结。
第二天晚上,我向父母解释了这个决定的原因,并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以往一旦异地就微信不断的情况不同,这次我们的手机安静了好久,直到睡前,我和太太才发来互道晚安的消息,说明她一定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夜晚。
婚后的我也越来越明白,成为婚姻中彼此感觉满意且无悔的另一半,并不在于我有多爱她,或者她有多爱我,而是在我想到之前她就先想到,在她行动之前我能先行动,彼此用智慧去认知一个伴侣应有的职责,并先行一步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担当,方才是能给予对方充分安全感的彼此。
婚姻中的夫妻,是陪伴也是扶持,是互相鼓励、彼此成就、走向白头。
谢谢你,我的爱人。
往婚姻里储存幸福
有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婚姻就像一个银行账户,每储蓄一点感情,就多一份幸福,每透支一次伤害,就多一份亏空。你只有不断储蓄感情,婚姻账户才会一直有盈余,否则终会破产归零,甚至还要背负债务。”夫妻之间好的相处模式,就是在源源不断地往婚姻里储存幸福。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在婚后的前两年我基本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不规律的作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不适,下了夜班的早饭成了一天的主餐,热情洋溢的周末我却需要在补觉中度过,接二连三地缺席太太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在失落中夹杂着更多的无奈。
晚上6点,是太太下班后与我上夜班前难得的交会点,共进晚餐中,我们用家乡话分享着彼此积攒了一天的话题,并乐此不疲。
“对了,强烈给你安利个电视剧《人世间》,特别好看,我只看了两集就决定不追了。”太太放下筷子,用纸巾擦了擦嘴,拿起手机说道。
“为啥呢?”我一头雾水。
“我要把这个电视剧攒着,跟你一块看。”
“好啊,那我也攒了好多话,下个休息日,我看你的,你听我的。”在约定之后,我匆匆收拾了行李,在泛黄路灯的包围下,赶往工作岗位。
第二天天亮,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回到家中,三菜一汤配俩馒头的“专属早饭”精致地摆在饭桌上。
三餐四季有人陪伴,婚后余生携手相伴,就是婚姻最好的意义。
与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如说婚姻是爱情更高阶层的修炼。青春期的爱情既畏惧又憧憬;热恋期的彼此因爱牵绊、因醋争吵,却始终乐在其中;婚姻期,我们在宣布修成正果的同时,又恍惚发觉对方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完美搭档,他的自私、顽固甚至愚蠢不断稀释着生活中的爱恋。但待到彼此和解,才发现你所自以为是的自洽生活却处处粘连着他的身影,而他的余生已通篇写满你的名字。
或许在对方出差的某天,精致妆容的你不得不抱着快递在小区内独自狼狈,你一定会吐槽快递太多,你也一定会抱怨为什么没人帮忙,可当你一一拆开的时候,发现是伴侣买了你最爱的鲜花,原来,片刻前的狼狈却是沉甸甸的宠爱。
其实,美好的婚姻,从来就不是一道单选题。它一半是诗意星辰,一半是家庭烟火,在柴米油盐的平淡中不舍爱与激情,在灵魂交织的平凡中彼此温暖、彼此成就。

青春必修课:谈谈爱情与婚姻爱情降临的那一瞬进入婚姻之前,这届年轻人究竟在担心什么?
最重要的,是倾听自己的内心“婚姻无法定义我们的生活,爱可以。”
《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14期
监制:皮钧终审:蔺玉红审校:张斯絮 刘晓 刘博文编辑:王镭铮 许博文(实习)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湘湘带你看社会

1.6亿获赞 140.8万粉丝
潇湘晨报带你看社会资讯
潇湘晨报旗下社会新闻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