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梓年(1893—1972年),江苏宜兴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新闻战士。1938年创办《新华日报》,担任首任社长,被毛泽东称为“中共第一报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著有《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大家来学点儿哲学》《逻辑与逻辑学》《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治学风范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始终保持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
潘梓年深知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上很难完全避免缺点和错误,因此,他提醒自己对在理论探索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要时刻保持清醒,必须永远保持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
潘梓年每写一篇文章都要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充分地占有材料,在有充足把握后才会动笔。并且,他还会征求其他同志特别是老专家的意见,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或反对的观点。早在1937年《逻辑与逻辑学》最初出版时,潘梓年就在“弁言”中强调:“作者敢于提出一己之见,……希望能引起一般人的讨论和批评,以求个人的进步。”该书在1961年再版时,他又在“敬请批判”的前言中谦虚地表示:“现把原版重新印行,不正好用以征集批评意见,在有时间重写时获得很多很好的匡正吗?”在《新哲学研究的方向》一文中他写道:“我还没跟旁的朋友谈过,所以是个人的意见。”1965年,为了写充足理由律的文章,他还向十多位逻辑学界老专家发出了“求教信”。
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还表现在他对自己理论研究的某些失误或错误总是敢于承认和勇于纠正。刚出版《逻辑与逻辑学》时,潘梓年把形式逻辑直接等同于哲学上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对形式逻辑采取了错误的批判态度。后来他发现了错误,立即改正,明确肯定形式逻辑是一门独立于辩证法的逻辑学,又专门写了《谈学逻辑》一文,积极宣传学习形式逻辑的重要意义。这些言行既体现了他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又展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胸怀和风度。
既善于独立思考,又发扬学术民主
潘梓年认为独立的思想是追求真理、探索创新和平等讨论的必要条件。他在学术探讨中决不随波逐流、盲目追随附和别人的观点,也从不以专家自居、摆领导架子。
面对学术交流中的不同意见,潘梓年不仅能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他尊重学者们的意见,也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学术问题应当各抒己见、自由讨论,通过民主讨论和学术争鸣加以解决。汪奠基曾在当时未出版的书稿中,批评潘梓年把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区分为“逻辑学”与“逻辑术”的观点,潘梓年不仅没有大张旗鼓地为自己作辩护,而且非常支持汪奠基出版这本书。当年还是研究生的邢贲思,曾多次就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跟潘梓年发生过争论,潘梓年一面坚持自己的看法,一面耐心地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邢贲思说:“跟潘老讨论学术问题,我们是敢说话、敢坚持的。”1962年,陈克明写了一篇论王船山哲学思想的文章,结果受到了别人的公开批评,去参加王船山哲学思想的讨论会也不敢多发言。潘梓年知道后,就对他说,我看了你的文章,没有什么大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有分歧就讨论,即使有错误,改了就可以。帮助他消除顾虑,鼓励他积极参加讨论。
既善于独立思考,又发扬学术民主,使得潘梓年在学术界团结了大批专家和学者,并真正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敬重。
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自1920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开始,潘梓年就决心把投身共产主义革命实践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由于他生活在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战争年代,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过革命战争的斗争实践。为把《新华日报》办成我们党飘扬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潘梓年在中共南方局和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曲折和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积极投身革命实践活动更是塑造了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原则。
在《逻辑研究同样要联系实际》一文中他强调:“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是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应忘记的一条原则。”在《怎样学习》一文中他强调学习经典著作,应当“联系到面前的现实来研究”,“争取把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在《哲学的中国要求有中国化的哲学》一文中他呼吁:“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及时概括这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变化,研究和解决新变化所提出的新问题。”在《大家来学点儿哲学》一文中他强调:“如果不是为着一定的目的去阅读,不是为着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工作问题或思想问题)到有关的经典著作中去找老师,只是为了贪多而多读,那就常常会是不好的;常常会是书读得越多脑子越糊涂,以致钻进书堆跑不出来,使自己有成为教条主义者的危险。”
潘梓年从不把自己禁锢在书斋里,总是十分注重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注重思想界在现实斗争中提出的新问题,并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回答现实中的问题,总结实践中的经验。1958年,为全面了解群众中出现的学哲学、用哲学热潮,65岁的潘梓年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和助手,历时两个月,到郑州、开封、洛阳、许昌、登封等市县的郊区农村调查,每天晚上和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参加群众的各种学习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先后在禹县和郑州大学向干部、群众作了《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最生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报告。以大量鲜明生动的事实,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造世界的武器等根本问题,成为当时很多群众学习哲学和学习总路线的重要辅导读物。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是潘梓年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动彰显,鼓舞着他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通过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总结我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的实践经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具体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