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将评估,认识和治疗精神疾病作为了其主要任务。在这一使命方面,心理学已经取得了令人钦佩的进步,现在对以前衡量模糊的概念,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愤怒,具有相当的精度。
经验证能够有效治疗的精神疾病至少有十几种并且有两种其它精神疾病(惊恐障碍和血液注射伤恐惧症)是能够治愈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大批的人研究精神病理学寻找精神疾病的根源。
目前已经了解大量精神障碍的遗传学,例如多巴胺与基因的链接和血清素的活性等,我们已经确定了严重的环境压力(如父母离婚,失去工作,配偶的死亡,以及慢性应激如贫困和偏见)以及无数的基因与环境的协变性和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的精神障碍。
但是,在过去的五十年多里,心理学家们以心理疾病为研究的模式并没有使心理学在阻止严重心理疾病方面取得前进。事实上,预防的重大进展有大部分来自系统地集中在建设能力,而不是在纠正弱点,相对于疾病的研究,却很少实证研究曾探讨积极情绪和个人优势在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例如,没有随机分配的实验识别和量化一个人的最高天赋和性格的长处在治疗中的效果。对此,积极心理学提出的目的之一就是拓宽临床心理学的焦点。
国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与以往关注疾病模式不同,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最佳功能和繁荣的科学,它关注的是能够使个人和团体成长并且建立更好的生活的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主题主要是幸福,分为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惬意的生活,第二个领域是投入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第三个领域是有意义的生活。
惬意的生活是指带着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情感,最小化那些消极的情感与伤痛的生活。惬意的生活是通过积极的情感来获得的。
第二种幸福的生活是投入的生活,即利用一个人的兴趣、优势和天赋去实现心流体验。心流是集合自己的最高实力和天赋,去从事刚好可以应对的挑战的相关经验,当个体处于心流体验时,会感到意识丧失,完全沉浸在当前的任务中:我们专注到时间对我们来说都停止了。它是通过个体投入到自己满意的活动中,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天赋来实现的。
第三个有意义的生活,指个体并非独自,而是在家人、朋友或是像教堂之类的大的团体中寻找意义,它是通过个体服务于一个高于自身的目的来实现的。
近来,Seligman提出了一个新的关于积极心理的模型PERMA模型,它是关于幸福的五个方面单词的首字母简写,分别代表了积极情感(Positive emotions)投入(Engagement)人际交往(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以及成功(Accomplishment)。Keyes和Lopez从与此类似的视角提出积极功能由三种幸福域组成,分别是高度的情感幸福,较高的心理幸福水平以及高水平的社会幸福。
随着心理学者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行列中,使得积极心理学从理论研究逐渐走向实践干预,并且积极的干预作为一种实践手段被证明是有效的。
Fordyce是最早开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积极干预的研究者之一,他把社区学院从未接受过研究调查的班级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参与者接受有关增进幸福的策略方面的详细指导,在学期末,将他们与对照组的学生相比,研究发现:实验组感到更加幸福,同时焦虑和抑郁也明显减少。
Charles等人从积极心理学上找到关于军队干预的新理念,开始针对军人的困境应对进行干预,干预的结果证明,军人在应对威胁与困境的正反馈能力明显增强,并且Charles表示他们的经验证明,这一干预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其他的团体之中。
Seligman等人在澳大利亚基隆的一所小学进行了积极教育干预项目,干预的包含以下方面:心理韧性、优势、意义、心流、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情感。
实践证明,该项目在对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积极情感、意义感和目的性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积极干预和积极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被世界许多名校所采用,哈佛大学幸福心理学课程的选课听课率刷新了它建校以来的记录,甚至以教育传统文明的威灵顿公学也引进了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教育。
积极心理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思想理念,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兴起便以一种摧枯拉朽之势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同样,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也进入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队伍。
国内有学者对我国积极心理学的期刊论文进行最大范围的检索,并进行了研究分析。我国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一世纪初,可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紧跟时代的步伐。从对检索信息的分析来看,目前我国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只是初级阶段,即还处于把国外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引进来进行本土化的阶段。
对积极心理学的相关介绍和理论研究方面较多,而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实证干预较少,且实证研究的论文中有80%左右是针对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如关于近几年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关于师范生和医学院校教师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同时,大多数研究也都还停留在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外围调查的量表也多是国外引进加以本土化的,这方面是一种进步,但是仅停留在调查研究的层面难免不够深入。
在国内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积极教育方面所占的比重较大,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日常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中是着重探讨的对象。
然而,在该领域的相关文献也仍然多数停留在理论建议阶段,真正的实证干预较少,尽管,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正在上升的心理学思潮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学者也在积极参与其中,逐渐加深对它的研究和探索,积极与世界接轨,让积极心理学也为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帮助。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源自英文单词Group Guidance,是指辅导者面对多数被辅导人员,运用一定的辅助技术以协助被辅导人员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它强调团体的动力,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相信被辅导人员自身的潜能,强调助人自助,是一种发展性的干预,团体参与人员数量相对较多,可达几十人,分小组活动。
传统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涉及心理健康、幸福感、压力、自尊等诸多方面,相关的文献数量非常可观,相关的专业书籍也很丰富,如具有代表性的清华大学樊富泯教授的撰写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咨询相关数目。
本研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目前,国内关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团体辅导数量却极其稀少,有代表性的是何瑾、樊富珉针对贫困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所进行的团体辅导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韧性
自积极心理学它形成以来,一直倡导要发掘人的优势与潜能,研究人性中积极的方面。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压力应对资源,因能够使个体在困境中调动自身的资源来应对,而被纳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成为积极心理研究的热点问题。Seligman指出,主题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应该开启一个新的视角,关于优势与心理韧性的科学。
在积极心理学范畴内,通过培养个体的积极情感、积极人格、心流体验等,来使个体达到幸福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培养个体的积极情感、个人投入以及人际交往等。
受训者通过参与团体辅导的经历和体验,并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信念和期望等,并且自愿与他人分享领悟到的力量与价值感,使得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得以产生。根据Garmezy的理论模型,当个体内在保护因素足以应对外界压力时,原本的压力反而会成为增加个体的心理能力的动力。
本研究引入seligman积极心理学理念,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积极的团体心理辅导,在活动设计方面以情境设计为手段,调动个体对自身潜能的发掘,调动和谐的人际互动,让参与者在活动中享受心流体验,通过积极的参与,积极的分享,从而有效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