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金华山,位于婺州古城之北,山脉巍峨绵延数十公里,横亘婺城、金东、兰溪、义乌、浦江5个县(市、区),堪称金华的“母亲山”。
金华山,自古就是江东名山。自东晋黄初平在此“叱石成羊”后,金华山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此后,无数名人雅士先后造访,儒、释、道在此融为一体,赋予了金华山厚重、神秘的文化内涵。
在历史的长河中,秀美神秘的金华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左元放、沈约、刘长卿、戴叔伦、陆游、文天祥、徐霞客、郁达夫……一代代文人墨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只为一座山而聚。如今的金华山,已成为康养避暑胜地,尤其是每到夏天,上山游客络绎不绝。千百年来,一座山,何以“圈粉”无数?
历史文化悠久 曾与五岳齐名
历史上,金华山另有其名。1800年前,东汉《越绝书》卷二中记载:“乌伤县常山,古人所采药也,高且神。”上溯秦汉,八婺大地皆以乌伤名,常山就是如今的金华山。可见,金华山从秦汉时期便闻名吴越。
1500年前,南朝梁文学家刘峻(字孝标)晚年弃官隐居金华山讲学,写有中国最早的山志之一《山栖志》,详细记录了金华山的秀美景色和人文景观。
因为绵延数十公里,金华山也被称为长山。唐代魏征主编的《隋书》记载:“金华旧曰长山,置金华郡……有长山、龙山、楼山、丘山。有赤松涧……”
至于金华山这个称呼,1400年前的隋朝就有了。五代时期的《旧唐书·地理志》在“江南东道婺州金华县”条下注:“隋改长山为金华,取州界山为名。”
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写道:“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有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今中国名山不可得至,江东名山之可得住者,有霍山,在晋安;长山、太白,在东阳。”
长山即金华山。把金华山与华山、泰山等五岳名山并称,且将其归为“江东名山”,可见葛洪十分推崇金华山。不仅如此,葛洪还在《神仙传》卷二中记叙了黄初平、黄初起在金华山修道成仙的故事,为金华山的名气大增又添了一把火。
因此,唐代杜光庭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说:“金华山金华洞元洞天,五十里,在婺州金华县,有皇(黄)初平赤松观。”——把金华山列为道教的“第三十六洞天”。
“圈粉”文人墨客 留下两千多首诗文
“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这是唐代诗人、婺州刺史袁吉描写金华山的诗。
古往今来,与袁吉一样,把金华山的景写进诗文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
沈约是拄着竹杖来的。一会儿登高望远,一会儿溶洞探幽,在仙气缭绕的山中,他发出了“高驰入阊阖,方睹灵妃笑”的感叹。
顶着夏天的烈日,戴叔伦也登上了金华山的鹤岩。遥望天际,他竟萌生出了乘着白鹤在碧云深处遨游的想法。
徐霞客在山中走了3天,在《徐霞客游记》里留下了洋洋洒洒的四五千字,感叹“晋人桃源不是过”。
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让双龙洞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胜。尤其是独特的躺着进洞方式,至今还被游人称奇。
除了唱和金华山别致的风光,文人墨客还吟唱着山上的传说:赤松登真、九天玄女炼丹、黄帝铸鼎、黄初平叱石成羊、鹿女湖故事……一心寻求仙道的李白,听闻黄初平的传说后,尤为激动。他在组诗《古风》中,直言希望跟随黄大仙求道:“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历经岁月,古人早已远去,诗中的景致依然留在金华山,诗人的吟咏也如冰壶洞瀑布般一直流传到现在。千百年来,与金华山有关的经典诗文多达2000多首(篇),一诗一句将金华山垒成了一座文化名山。
文旅互融 开启全域旅游新篇章
今天的金华山,峰峦叠翠,高寒清洄,是避暑康养的理想胜地。自2019年高分通过景观资源质量评审列入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金华山先后获得了中国健身名山、中国登山训练基地、国家级摄影创作基地、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单位、浙江省十大名山公园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一幅“文化为核、康养为魂、旅游为翼”的金华山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金华山康养文化旅游节的主题是“迎省运 奔共富”,结合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产品,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分乐“动”金华山、品“味”金华山、问“道”金华山、畅“游”金华山四大板块,包括2022“环八婺”金华市自行车爬坡联赛、第五届金华山露营节、第二届金华山八大碗美食比赛、“康养游·幸福吃”第二届金华山美食市集、“乐游金华山 共赏少年梦”金华山主题征文活动、“水墨金华山·绘就共富路”书画、摄影展等20多项活动,承包整个夏天。
金华山将继续加快建成“生态名山”“文化名山”“康养名山”“共富名山”,继续培育生态、文化、康养等旅游新业态,努力将金华山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全国知名、世界有影响的中国文化名山、国际化道养休闲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