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心理空间是一个关系空间,它不是外在世界于内在全等排列,而是以一定关系连结的内在表征。这里所强调的关系不仅是外界事物联系的内在表征,也是个体认知过程、情感状态和意志倾向一致性关系体现;不仅是人与事关系,而且有人与人之间关系;不仅有人与人关系,也有自我之间关系;不仅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历时性关系,也有当下共时性关系。

不仅有平面一维和二维关系,也有立体和多维拓扑关系等等,它可以超越外部世界在场的事物,借助符号意义从无数个相互关联的关系中提取出来,同时又可以跨越各种关系被重建,导致心理空间不断解构和建构,出现折叠、交叉、混界等特点,造成空间的无数维变换,内含时间断面出现可逆特征,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序列倒置或随意截取。

因是关系空间,所以具有互动性和超链接性等特点,也正是关系空间,所以有区别性和边界性,依靠边界界定和区分关系,保障每种关系的有序性,同时依靠边界区分自身和他人,区分内在与外在。心理空间关系性和边界性恰恰体现连续性和离散性表征的结合,体现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结合,因此,具有拓扑空间特性。当理解了心理空间后,自我认识和人际互动才能更加清晰,无论在教育领域还是心理学领域无疑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

心理空间是先验与经验相结合。在无穷广阔的空间里,人类之所以理解宇宙内复杂的事物,理解这些美妙的内在关系,与宇宙本身是空间密切相关。大脑复杂程度堪比宇宙的机器,可以把宇宙向无限广阔和细微之处加以准确的理解,那么又是什么在人类的大脑里作出这样一幅幅空间特性的“画卷”,许多信息不假思索被打上空间的烙印?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提到知识和真理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人类只不过是尽努力发现了它们的存在而已。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部分研究者明确假设心理空间先天存在,并进行先验性论证,如皮亚杰认为认知图式存在是不言自明,就像量子研究提示知识天然存在一样,心理空间不需要大脑加工,也像真理一样早已存在,只是研究者努力触摸到它们而已。

它可能存在于记忆当中,如同宇宙,没有拿望远镜观测到遥远星空,难道它就不存在吗?其实它一直存在,只是被忽视而已。这里可以借用量子纠缠理论来论证,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物质一意识”体系中。个体的意识同宇宙本身的物质产生密不可分的“量子纠缠”关系,形成彼此连通的状态,所以每个人固然具有心理空间,就像平行线永不相交或者“1+1=2”一样确信无疑。

但是,如果心理空间只是先验,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其实心理空间更是社会生活的经验事实,需要外界资源补充信息和能量,需要认识论基础,更需要社会化过程。心理空间中有来自感官的直接经验,也有来自大脑深层加工所涉及的假设、推理和意义产生等间接经验,这些经验在身体、大脑和环境相互作用后生成关系网络。所以心理空间基于一个综合性理论模式体现它的现实性,更强调它在行动和环境的作用,是一个功能空间。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心理空间、精神空间、意识空间和认知空间是主体多层次和多形态的认识形式,四者在内容、语境和表现形式方面有不同空间结构,心理空间的外延最大,将精神空间和意识空间和认知空间囊括其中,意识空间、认知空间和精神空间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并行不悖。

以上四种空间关系中,精神空间整体社会化程度最高,主要包括道德情操、价伯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可称为德育空间,是被社会群体认可的概念空间。精神空间也包括知、情和意三种基本心理现象,但是这三种基本现象有其独特意义:首先说“知”,在精神空间层面的知不是初级感知认知过程,而是高级思维结果,可以说是理智。

理智的基础是静定",也就是沉静,只有沉静才能辨认本能欲望与客观需要的区别,才能将自身从低级的认知和欲望中抽离了来,对事物进行客观和深入思考,从而进行合乎逻辑推论,辨认美丑,达到真知灼见的思想。理智的主要目的是反思和规范自己,依据社会的规范对“情欲冲动采取一种撤身的立场,来思考行为的理由”,从而延迟欲望的满足,不断接受论理和道德理念,规范行为,并证实自己行为的合理性。

其次说“情”,这里的情感不是个人立场的欲求、狭隘和封闭的情感,也不是盲目冲动的情感,而是一种他人立场的道德情感,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情感,也称之为情理,这种情感是突破自我中心,将心比心,以情絜情。情感主要目的是增强对事物的趋向性,扩大自身的热情,扩大理性的范围,对任何事物都有美的感觉。

接着说“意”,也是意志力,意味着克制,不断克制自我与本能和欲望,并与之保持距离,减少趋利若鹜状态。意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私欲,较高的目标是培养价值观和人生意义感。精神空间的这三个内容相互促进,个体往往在情感和意志的推动下,增强理智的作用,情感经常与理智相互融合,在意志力推动下,个体有了判断外界的标准,从而情感合度,行为得体。尽管精神空间是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以社会化为核心,营造与外界互动的理想精神家园,体现社会导向性和超前性,但也有其主观性特征,也反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精神空间侧重空间内容,具体包括思想、观点和主张等,注重主体之间一种互动的关系状态,它的建构目的是培养与塑造个体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功能,提高个体的德育素养,心理空间侧重空间形式,注重主体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包括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

结语

法国学者列斐伏尔在19世纪提出意识空间这一概念,认为意识空间包含实践连贯性、逻辑一致性、自我调节性,以及在整体中的部分联系性,也包括视觉触及到的物质空间,是一种被感知的存在。意识空间确实存在吗?20世纪末当认知科学研究相对成熟,人们开始转向意识这一神秘事物的探索,因意识状态是相对主体而言不可观察,被称为“难问题”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中意识空间概念通现。许多意识理论模型通过意识的神经相关性探讨产生机制时,都先有意无意假设意识空间存在,即产生意识状态的特定大脑工作区域为意识空间。笛卡尔剧场理论中的“剧场”就类比意识空间,该理论假设松果腺位于意识空间的核心位置或舞台,所有的信息汇聚于此进行加工,自我作为仅有一名观众边观察边体验,在不同时刻,结合意识空间一起形成体验输出。

举报/反馈

春染财经

128获赞 605粉丝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