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有哪些表现?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是这样的人?

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被人;即使别人给你提出的要求让你无法接受,可最终你还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在亲密关系里,社交关系里,受委屈的那个人总是你。

讨好型人格,就是牺牲自我的内在感受,总是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摆在前面。

那么,讨好型人格,有哪些表现呢?

1、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哪怕是无理的,过分的请求。

2、过度在意别人的感受,同理心太强,以至于忽略了自我的内心需求和情绪渴求。

3、不愿意轻易表现出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连一点儿负能量都不敢跟身边的人倾诉。

4、不愿意麻烦别人,无论大事小事,都选择自己硬扛着。

5、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在人群中,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别人的脚步。

6、过分懂事,过分早熟,哪怕是面对父母,都不敢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

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但是又不敢表现出来;一边拧巴,一边焦虑。

这些表现,就是讨好型人格的真实写照。

-02

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本质上是“缺少关爱”

这与原生家庭密不可分,几乎所有的讨好型人格,都源于原生家庭中缺少父母的关爱。

心理学上讲:

当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都没有感受过“无条件的爱”,那么他就会变成讨好型人格。

事实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与孩子相处时,都是有条件的爱。

比如说:

“你要好好学习,你要是考不好,那就别想要奖励了”

“你得听话,不听话我凭什么奖励你呢?”

“你要做个好孩子,只有听话的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你再这样不懂事,我们就不要你了”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

多数父母都这样教育过孩子。

这种有条件的爱,很容易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

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愿意向父母索取了。

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我不能索取,因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当一个人内心最真实,最基本的需求都被这些条条框框压抑,那么他就会变成讨好型人格。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意给自己“无条件的爱”,谁又能给予自己足够的爱呢?

第二: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同理心太强

讨好型人格,无论在社交中还是亲密关系相处中,他们都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情绪。

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之前,他们心里想的是:

“我这样做,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影响?”

“我这么说,会伤害别人吗?”

但他们却没有考虑自己的感受,没有想过自己也很委屈。

就算跟别人吵架了,他们都不敢说出一些偏激的话,担心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小时候,要看父母的脸色做事;

长大了,要看身边长辈的脸色做事;

在社交中,还不被朋友待见;

就连工作后,都时刻被打压着。

时间久了,他们就真的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三:生活在被贬低、嘲讽的环境中

心理学上讲,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最真实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来自外界的认可与赞美。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没有感受过赞美的滋味,他这个人是自卑的,是缺爱的,是讨好的。

父母总是贬低他,嘲讽他,奚落他。

对他的教育,不是骂就是打。

即使是恋爱结婚,他也生活在伴侣的嘲讽之中。

从来都没有感受过赞美和认可,所以在他的潜意识里,就会通过讨好来获得别人的认可。

“我要努力讨好大家,只有别人开心了,他们才愿意赞美我,认可我”。

-03

要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首先,接纳并重新认识自己。

不要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你身上不光有缺点,还有许多你没发现的优点。

或许,你自己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优点,但身边的朋友都记得你的优点。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然后重新认识同样优秀的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一点点挖掘你身上的好,放大自我的优势和价值,有助于你重新了解自己。

其次,建立边界感。

无论是社交关系还是亲密关系相处,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原则和边界感。

一旦对方的某些行为,某句话让你感到不舒服,深深地刺痛了你。

这个时候,一定要坚决地告诉对方,拒绝对方。

“我不接受”

“我不开心”

“与我无关”

“不好意思,没时间”

当你学会了拒绝,你会发现生活中会少了一半的烦恼。

人的烦恼,一部分来源于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另一部分,则来源于无意义的、复杂的社交关系。

正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下这句话:

“我的不幸,恰恰来源于我缺少拒绝的能力”。

最后,锻炼自己的勇气,就是增强信心。

你记得第一次跟别人争吵,打架或者产生矛盾的时候吗?

就是那种气血上涌,全身发抖,感觉整个人因为愤怒和紧张后轻飘飘的。

就是这种状态,记住它。

这是因为,你做好了挨打的准备,也做好了维护自我权益的准备。

人只有充满勇气,直面困难和失败,才能去迎接成功,哪怕只有一次。

自信心,建立在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

也许你每一次都失败,但只要有一次成功,你的自信心就不会丢掉。

今日话题:

你有没有“讨好型人格”?

作者亦开怀,情感心理学创作者,你的情感心理咨询师。

举报/反馈

亦开怀说心理

17.6万获赞 3.2万粉丝
情感心理学写作者,你的心理咨询师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