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汉光武帝刘秀,可以说是与石家庄渊源颇深的一位帝王,他起势于此,称帝于此,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说。

  □本报记者 石雅彬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很快激起民愤,群雄四起,刘秀追随刘玄起义,并拥立刘玄为更始帝。

  刘秀巡河北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建都洛阳,遣使巡抚郡国。刘秀自请持节巡行河北。刘玄遂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行大司马事,镇抚河北诸州郡。《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曰:“十月,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

  刘秀所到之处,“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也就是说,刘秀采取了不少善政,使河北的百姓和官吏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戴。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二月,刘秀来到真定(今石家庄正定,治所在今石家庄长安区东古城)。

  王郎赶刘秀

  在石家庄市及其周围地区,广泛流传着“王莽赶刘秀”的历史传说,此系误传,真正的史实是“王郎赶刘秀”。

  在刘秀到达真定的时候,邯郸有一个叫王郎的人突然称帝。王郎原名王昌,邯郸人,以占卜为业。面对王莽暴政,他利用“百姓思汉”的心理,自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从而得到拥护。王郎即位后,分遣将帅,传檄河北郡县,开始围剿更始帝的官员和刘秀等。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当时天下大乱,州郡官员难辨真伪,听命于王郎的不在少数。于是,“赵国以北、辽东而西,皆从风而靡”(《后汉书·王昌传》)。“王郎赶刘秀”即从此开始,也称“刘秀走国”。王郎突然称帝,势力正盛,而刘秀在河北立足未稳,只得避其锋芒,继续北进,来到上谷郡治所蓟。  

  更始二年(公元24年)正月,刘秀等人到达蓟,而王郎悬赏捉拿刘秀檄文也传至蓟,西汉广平王之子刘接在蓟响应王郎,发兵围剿刘秀。  

  刘秀兵微将寡,难以立足,从南门匆匆逃出蓟城,与前来接应的耿弇失散。

  冰封渡滹沱

  刘秀一行率部南驰,很快来到滹沱河边,本来流淌着的滹沱河一夜上冻,使刘秀大军顺利渡河,摆脱了王郎的追兵。这是民间传说,还是史实?从史书中能找到答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是说刘秀日夜兼程,到河边,天寒、无船,刚好遇上冰冻,得以过河,车队还没过完,冰就化了。这里的呼沱河就是滹沱河。《后汉书·王霸传》亦载:“及至滹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驶,无船,不可济。官属大惧。”刘秀令大将王霸去查看。王霸谎称:“冰坚可渡。”谁知大队人马来到河边,河水果然上冻。“乃令王霸护渡。未毕数骑,而冰解。”

  在正定县滹沱河畔,有个村子名叫“凌透”,据说就是刘秀渡河处。刘秀兵马在此履冰而过,当刘秀渡河后冰凌立即裂开,阻止了王郎追兵。传说与史书互为印证,只是正史记载的渡河地点在下曲阳(今晋州市),而非真定。后世许多名人都写过相关诗词以感怀此事,如唐代胡曾在《渡滹沱河》诗中写道:“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南宋的忠臣文天祥,被俘后,经滹沱河,写下《渡滹沱河》二首,其中写道:“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旧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

  收服真定王

  刘秀一路奔驰,沿路收服各路人马,《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记载了当时众豪杰归顺的情景:“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王莽和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又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各率宗亲子弟,据其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众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

  刘秀在信都采纳任光建议,利用河北农民起义军城头子路、力子都部的名义出击,传檄各地,称“大司马刘公将城头子路、力子都兵百万,从东方来,击诸反虏”。吏民得到檄文,纷纷转告。刘秀借此声势,与任光等将领趁夜进击堂阳(今河北新河县西北),“使骑各持炬火,弥漫泽中,光炎烛天地,举城莫不震惊惶怖,其夜即降”。接着,攻占贳县(今辛集市西南)、下曲阳(今晋州市故城)等地,“众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刘秀终于建立起自己的武装根据地。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刘秀“复北击中山,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部,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南击新市、真定、元氏、房子,皆下之,因入赵界。”更始帝二年(公元24年)二月,刘秀北攻卢奴(今定州市),攻克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真定、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北)、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占据了信都、巨鹿、中山、常山等,石家庄大部地区被刘秀收入囊中。

  征伐之时,不少河北望族、宗亲子弟前来投奔刘秀,后来,其中一些人成为肱股之臣,随着刘秀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今赵县宋城)人。《后汉书·耿纯传》记载了刘秀自蓟向东南奔驰时,耿纯与从弟耿宿、耿植等共同率领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即老者病者都拉着棺木相随,以表誓死相随之意。耿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宿归烧其庐舍”,为了怕宗族中有人生异心,他甚至不惜烧毁了他们的房屋,令他们只能追随刘秀而去。刘秀拜耿纯为前将军,收降宋子县,一起攻克下曲阳。正是由于耿纯混不畏死、举族相随,刘秀势力渐渐强大,之后攻下了中山(今定州市),作为基地。  

  《后汉书·刘植传》载,刘植,巨鹿昌城人,王郎自立为皇帝时,“刘植与弟喜、从兄歆率宗族宾客数千人据昌城”。听说刘秀从蓟南下,刘植立刻开门迎接。刘秀封刘植为骁骑将军,刘喜、刘歆为偏将军,“皆为列侯”。

  当时的真定王叫刘杨,他起初曾“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且与绵蔓山区的起义军联合,有很大的实力。后来刘植到真定,劝服了刘杨归顺刘秀。刘杨还将外甥女藁城才女郭胜通嫁给刘秀。郭胜通之父郭昌为藁城名门,有田宅财产数百万,刘秀通过与郭昌联姻,取得了真定王刘杨和郭氏贵族的支持。《后汉书·刘植传》写道,刘秀“与刘杨及诸将在郭氏漆里的家中摆酒庆贺,刘杨为之击筑以为欢,因此得进兵攻拔邯郸,跟从平定河北。”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因大飨士卒,遂东围巨鹿”,《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郎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救钜鹿。”“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刘秀集中兵力追歼王郎残余,准备进击邯郸。途中驻留鄗县(河北柏乡县北),而王郎命大将李恽北拒刘秀,也来到鄗县。城中大姓苏公趁着刘秀不知,开门迎接李恽军队。耿纯最先发觉,率领所部力战,大破李恽军,解救刘秀。随后,刘秀挥师南下邯郸。刘秀屯兵于城北,谢躬屯兵于城南,对邯郸形成包围之势。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的军队攻克邯郸,杀掉了伪皇帝王郎。    

  刘秀击败王郎后,扫除了在河北的劲敌,基本站住了脚跟。

  称帝于鄗县

  更始帝刘玄本来就对刘秀心存疑虑,如今得知他灭了王郎,收复了河北大部分地区,唯恐他叛乱,于是“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就连刘秀手下诸将,也一并召回长安封官。

  对于这样的待遇,刘秀头脑很清醒。《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刘秀自知入朝后,必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受封不入朝,以“河北未平”为由,拒绝刘玄的诏命。《后汉书》载“自是始贰于更始”,这是刘秀与刘玄决裂的开始。     

  更始三年(公元25年)二月,刘秀派大将吴汉、耿弇出兵北上,斩杀更始帝任命的幽州牧苗曾、上谷太守韦顺、渔阳太守蔡充,并征发幽州十郡兵马南下清阳(今河北清河县东南)会师,公开与刘玄决裂。

  在河北,刘玄率兵征伐,“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先后出兵击败并收编了铜马、高湖、重连、青犊、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在收编河北的铜马等农民起义军后,封其渠帅为列侯,降卒分置诸将,兵力达到数十万人,以至于后来在关西一带,人们都称刘秀为“铜马帝”。

  在稳定了河北大部分州郡政权后,刘秀发兵深入山野,平息各地流寇,消灭那些影响河北政局稳定的土匪和农民起义军。其间,不断有臣下奏请刘秀称帝,都被刘秀拒绝。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记载:“行至鄗,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大军走到鄗县时,刘秀的幼时同学呈上一枚《赤伏符》,象征刘秀称帝乃是天意,刘秀这才不再推脱。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鄗县南面千秋亭五成陌设置坛场,顺应河北诸将的请求,登上“汉”皇帝位,“建元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此后,刘秀派遣吴汉等11员大将集中兵力跨过黄河,围攻洛阳,消灭了刘玄政权。之后刘秀进入洛阳,定都于此,史称“东汉”。  

  刘秀称帝的第二年,曾经出兵支持过他的渔阳太守彭庞叛乱。次年,彭庞攻占上谷、右北平数县,继而攻陷蓟城,自立为燕王。  

  同年,涿郡太守张丰也起兵叛乱,与彭庞相互呼应。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刘秀亲自率军北上平叛。这一次,刘秀携结发妻南阳阴丽华同行,在途经常山郡城元氏时,阴丽华生皇子刘庄于传舍《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载:“建武四年,从征彭宠,生显宗于元氏。”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这座传舍就坐落在石家庄市的封龙山下。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28万获赞 110.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