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曹林波
1984年9月,北京获得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主办权。这是我国首次承办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当亚组委的牌子刚一挂出,资金的压力便迎面而来。亚运会一共花费21.37亿元,可当时国家财力有限,不能全额拨款,需要依靠社会集资来填补资金缺口。为此亚组委专门成立了“集资部”,捐赠、出售转播权、广告、盖亚运村卖房子、发行体育彩票等,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亚运捐款第一人1.6元改变小学生的一生
据时任国家体委主任,并担任1990年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主持组委会工作的伍绍祖回忆,他上任时,中央财政每年拨给体育部门2亿多元,等于够全国每人买根冰棍。举办亚运会,一共花费21.37亿元,中央财政给了8.5亿,缺口很大。因此组委会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捐赠、转播、盖亚运村卖房子、广告、发行体育奖券等。
据统计全球有几千万人次参加捐赠,捐了2.7亿元。而这笔巨大的捐款数额始于一个小学生的1.6元压岁钱。
1987年,年仅12岁的颜海霞还在江苏省建湖县湖中小学读书,平时有读报习惯的她无意中在报纸的中缝上看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张百发号召全国人民为亚运会捐款的消息,那个时候的她还不知道亚运会究竟为何物,只知道自己的国家要举办一项盛会,正在筹集资金。于是,她便将省下的1.6元压岁钱全部捐了出去。
由于不知道邮寄地址,小海霞便在信封上写下了“张百发叔叔收”,钱寄出后,她便将这件事忘在了脑后。没过多久,颜海霞收到了亚组委集资部的回信,信中说张百发已经收到她的捐款并转交至亚组委。
三年后,也就是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建湖县体委的工作人员找到正在上课的颜海霞,问她是不是曾经给亚组委捐过款并收到了亚组委的回信,当得到肯定答复后,体委工作人员兴奋地拿出报纸告诉她,亚组委邀请她以贵宾的身份出席亚运会开幕式。
颜海霞作为北京亚运捐款第一人,被邀请前往北京观看亚运会,图为代表证。
于是,最远只去过南京的颜海霞,跟随江苏亚运集资团,踏上了前往首都的火车。在北京,她不仅现场观摩了盛大的亚运会开幕式,还见证了北京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第一枚金牌的诞生过程。而这一次的北京之旅,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颜海霞的一生。
从北京回到学校后,亚运赛场上运动员拼搏的场面和氛围一直激励着她,恰巧南京水上运动学校的张教练看她身体素质不错,在征得她父母同意后,带她走上了专业赛艇运动员的道路。遗憾的是,由于伤病等原因,颜海霞并没有继续练下去,1994年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小学体育教师。
相声大师捐出一万元全国集资捐款2.7亿
北京亚运会时,很多演艺界的明星也纷纷为北京亚运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声大师侯宝林是第一位为北京亚运会捐款的知名人士。为了集资,已经72岁的侯宝林再次出山。对于当年的那笔一万元捐款,他说:“一万块钱,对于亚运会那么大的事儿,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自己心里知道,我这一万块钱来之不易,是一句一句说出来的。亚运会这么大的事情我必须支持。”最后他将所筹集到的钱全部捐给亚运会。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为亚运集资捐款的行列中。
在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号召和引导下,全国个私协会系统捐款额高达2050万元,捐建的体育馆也因此被命名为光彩体育馆。第11届亚运会的击剑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光彩体育馆
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主场馆之一,是已故香港商人霍英东(2006年过世)捐出1亿港元兴建的,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游泳馆。
几千万人次的捐款规模,这在当时极为罕见。就拿山西一个省来说,全省2700多万人,其中就有1000万人参加了捐款。一届亚运会不仅是展现综合国力的主战场,而且成为了国人竞相体现爱国热情的平台。
北京亚运之后,几千万人次2.7亿元的捐款,也成为了一张国人参与亚运的亮眼成绩单。
英东游泳馆
发行彩票成首创开我国运动会筹资之先河
为了筹备资金,亚组委还发行了体育彩票,采用发行奖券的方式为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筹集资金,在国际上早有惯例,但在我国尚属首次。
1989年8月8日,由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奖券》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这是中国首次为国际大型体育运动会筹款而发行的体育彩票,也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体育彩票。
根据伍绍祖的介绍,奖券一共发行了4.3亿元,按照规定,30%是筹集款,其他是发行费用和发奖款,对亚运会直接贡献了1.3亿元。
亚运会基金奖券
当时花一元钱买一张印有亚运会吉祥物的奖券,意味着你既为亚运会做了贡献,又有获得巨奖的机会。几乎北京的每个市民都购买了当时的亚运会基金奖券,为亚运会做着自己的贡献。在那之后,彩票就和普通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奖券》彩票品种多达12组198枚,至今仍保持着我国彩票发行史上单次品种与数量最多的最高纪录。
彩票图案包括吉祥物与亚运史、吉祥物与日历、邮票与日历、体育馆体育场、邮票与赛马等,其中12枚中国古代体育壁(砖)画彩票最为经典。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