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贵州一座全长270米、造价1.1亿元的“小桥”,登上了世界桥梁界的最高领奖台。当地时间7月19日17时,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传来消息,国际桥梁大会(IBC)正式将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颁发给贵州的花鱼洞大桥。
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标准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材料创新、美学价值、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公众参与度等。全球先后有金门大桥、法国米约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四川泸定大渡河兴康大桥等15座大桥获得此奖。
据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介绍,作为目前获得该奖的最小桥梁建设项目,花鱼洞大桥以其全球首创的“原桥重建、拆建同步”的设计构思,让桥梁重建与生态环保和谐统一,成为山区峡谷桥梁“小而精”的代表作,从全球近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征服了国际评委。
“评奖过程意外不断,惊喜连连。”该公司桥梁分院副院长陈应高回忆说,“最初因为项目规模小,花鱼洞大桥在全国参评的9座大桥中并不起眼。国内初评时,主持评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喜刚等专家独具慧眼,决定将项目推荐参加IBC的奖项评比。令人惊喜的是,IBC在评审中,最终将含金量最高的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颁给花鱼洞大桥。”
“创新和难度在于原位重建,价值在于重建中实现环境保护。”陈应高认为这是此桥获奖的原因。
据花鱼洞大桥项目负责人赵凯介绍,改造前的此桥位于清镇市一级水源保护区和5A级风景区内,1991年建成通车,2014年被鉴定为四类危桥,需拆除重建。重建对环保的要求极高,且该桥位于我省重要的干线贵黄公路上,如果采用传统的爆破拆除势必污染环境,并将较长时间影响公路畅通。
“我们创新提出‘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的设计思路,即先修建新拱,将旧桥扣挂于新拱之上,逐段切割,最后安装新桥桥面,成功完成了重建任务。”陈应高说。
该项目在全世界首创的“新拱拆旧桥成套施工技术”获得7项国家专利。与传统的建设方案相比,该项目节约投资2000万元,缩短工期12个月。“可以负责任地说,在重建过程中,经过各单位的紧密配合,我们没有一块旧桥混凝土落入红枫湖中。”赵凯说。
贵州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如今高速公路密度已是全国第一,两万余座造型各异的桥梁连接着四通八达的公路,贵州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桥梁博物馆”。“经过我们和贵州省公路局、贵阳公路管理局、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共同努力,花鱼洞大桥建设项目充分展现了贵州桥梁人的智慧,为‘世界桥梁博物馆’添上了一颗闪耀的明珠。”陈应高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丹丹 陈文新
■新闻链接
国际桥梁大会(The International Bridge Conference,简称IBC)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工程师协会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1983年成立,每年举办一次,第一届大会于1984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举行,每年都有来自不同国家超过千名桥梁行业代表参加,包括桥梁业主代表及工程师、高级决策者、政府官员、桥梁设计师、施工管理人员和供应商等,在世界桥梁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编辑:赵子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