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教授正式创立的,可以说,没有赛里格曼就没有积极心理学。
在的美国心理协会年度大会上,赛里格曼指出了20世纪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其一,心理学在民族和宗教冲突问题上的介入不够;其二,对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关注不够。因此,他认为,这两个方面是21世纪的心理学工作的中心。
而积于极心理学的具体解释,国际积极心理学网站的首页上有明确的解释,“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初期,它为了能够成为独立的学科或心理学流派,曾经试图否认其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期进入主流心理学的行列。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轻易撇开的,从两者的理论主张上可以看出:例如,两者有着几乎相同的研究主题,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如积极情绪和积极人格(马斯洛称为健康人格)等;积极心理学注重挖掘个体身上本来就有的优秀品质和潜能,而“以当事人为中心”,这是人本主义在心理治疗中坚持的观点,两者有着相似之处,都强调当事人自身的变化。
到了21世纪初以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才开始承认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渊源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一方面当然有来自心理学自身发展变革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
从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三项重要使命:其一,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其二,帮助所有人生活的更加充实完善;其三,发掘并培养有非凡能力的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理学的研究重心开始发生偏移,更多的开始关注第一项使命,逐渐忽视了其他的使命。
心理学俨然成为了一种偏向问题、流于消极的学科了。很多心理学家对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更感兴趣,以至于不知道怎样使正常人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例如,现在一提到心理学,人们想到的都是病态、抑郁、自闭等,而很少谈到健康、勇气和爱,人们认为这些词和心理学无关。在很多人的知识体系里,心理学就是帮助解决人们精神方面疾病的学科,正常人是不需要找心理学医生的,这些都是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
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但是,没有心理问题不能和心理健康划等号。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但人们却没有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幸福,负面心理层出不穷,如精神空虚、孤独、抑郁、自闭、信任危机等。这一现状迫使研究者开始反思传统心理学存在的问题,重视心理学的另外两项使命。
他们认识到,心理学应该重归本来的研究主题,即:使一切生命过得更有意义,应该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一种更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人类的潜能、勇气、品质、动机、期望和能力等。这就是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现实背景。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只是关注心理疾病,还应该关注人类积极的一面,引导人们发现自身的潜力和美德。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主题:
第一,在主观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幸福、快乐、希望、乐观、流畅,以及满足、满意等。其中,主观幸福感是研究的重点。
第二,在个人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开发智慧和创造力。如积极的人格、爱的能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坚持、天才、智慧和灵性等。其中,积极的人格是研究的重点。
第三,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例如责任、关爱、文明、自制力、容忍力,以及职业道德。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积极心理学能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发展成为了一场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观点。概括起来说,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 心理学应重新实现其价值平衡
积极心理学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学的反动,强调心理学应实现其本体价值的再次平衡。积极心理学最吸引人的说法是,它把“二战”以来的心理学从性质和价值认定上概括为消极心理学,认为消极心理学不能体现心理学本体价值的全貌。
首先,消极心理学感兴趣是人或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是人类本身或人类社会。这样在消极心理学情景条件下的心理学研究者眼里只有去而又生的人身上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忽视人的存在。这体现了消极心理学具有明显的非人性化特征,这就与社会必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相悖。
其次,消极心理学的理论导向会营造一种不平衡的社会文化氛围(即总是强调人身上消极的东西),这种氛围会让人们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人总是处在一个强调消极的社会中,会没有安全感。例如,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一个人待久了,不喜欢和外界过多接触,就怀疑自己是否自闭了;多检查几次门窗就觉得自己有强迫症。这些缺少安全感的表现就是长期消极心理学研究取向带来的负面结果。
第三,消极心理学过于强调矫治功能,习惯带着问题展开工作。这一习惯使很多心理学工作者学会了如何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改变现状并收获幸福,但却不知道怎样对待正常生活的人。他们总是习惯看到人们身上的问题,从问题着手,而忽视了人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这样会让人们变得更加的消极。殊不知当优点得到发挥时,有些问题自然就得到解决了。人们生活的意义在于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而不是一味的纠正错误,发现问题。
第四,消极心理学比较注重修复功能,关注的重点也大多在有问题的个体上面,功能比较单一。而忽略了心理学促进每一个人主动发展并生活幸福的功能。即忽视了心理学在培养全体社会成员的幸福、乐观、勇敢、人际和谐、快乐等方面的作用。事实上,心理学要改善和发展所有的人,而不仅是那些有问题的人,大多数正常的普通人也需要心理学的帮助让自己走向幸福的彼岸。
2. 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强调心理学要重点研究每一个普通个体身上所具有的积极力量。这里说的积极力量,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潜力。
积极力量既要对自己而言是正向的、建设性的,又要对他人而言是正向的、建设性的。真正的积极力量是要在利己和利他间达到一种平衡。同时,也不能把积极力量简单视为与良好结果相联系的某些人格特质,它还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并做出合理解释。
每个生命个体并不是由问题组成的,个体是各种矛盾的综合体。只要是一个人,身上除了问题还必然存在着积极的力量,我们要发掘个体身上的积极力量并使之得到正确的运用,就可以预防和制止他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精神错乱的疾病,不然等疾病出现再去治疗已经太晚了。
3. 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身边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并能从中收获积极的意义。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完全没有危险的,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当遇到问题后,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
例如,你行走在沙漠中,不小心把水洒了,只剩下半瓶,这时你是可惜只有半瓶水了还是庆幸还有半瓶水?和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一样,关键是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具体如何做出积极的解释,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
首先,多角度思考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重要的是学会多角度思考,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归因。例如,水洒了,事情已经发生,懊悔无济于事,但还有半瓶,没有全洒,也是值得庆幸,或许走不了多久就已经走出来了。
其次,从问题本身获得积极体验。问题可能是一种消极的情境,但我们应该在消极中寻找某些积极意义,促使消极向积极转化。例如,你因为忙于工作,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但你因工作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获得老板的欣赏,自己也有成就感,这就是这件事的积极意义。所以,我们应正确看待积极和消极,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这如同人的存在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没有失去也就没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