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得到本质的回归,这样更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新确立。传统意义上的目标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而积极心理学体验着人文主义关怀的理念,它关注人的积极品质,以培养人的积极人格为根本性目标,积极的人格这一理念有利于人们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在积极心理学引导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发挥。激发与培养学生内在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信心,责任心,使之成为有能力的在面对社会有一个良好状态的人。
什么才是心理健康的人?正确的解释积极的、乐观的、能很好的融入有适应社会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人的身体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向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问题症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积极品质上,高校只有关注到这一方面来才能更好地完善其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好地达成目标。
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转向积极方向。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它忽视了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人。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积极的方面转变,使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更全面,这样全面的发展,关注积极方面,消除消极方面,是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也促进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对积极人格的研究,这也形成了其独特的学科风格。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建立的基础。人格是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对于人格的定义为: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的生理机制的作用下而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是内化外在行动的一种结果,而如何将外在的社会活动内化成积极的人格,积极体验在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人格的培养国内形成了两种观点:一、认为从人们的心理健康入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培养健康的人格;二、社会与个人通过内在外在的作用培养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人格的培养实质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而形成的人格。对于积极人格的培养,就是为了使个体全面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体现其价值。积极心理学促进积极人格的培养,也是对人的品格的一种提升。
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很多事情的发生,更有助于目标的达成。一个积极的环境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积极的环境对个体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外在的环境促进积极体验的发生,个人的积极体验增强,促进外在作用于内在,使得积极的人格也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内在力量同样会作用于外在,这样相互的作用,使得个体能够更好的发展。
因此,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支撑作用,所以一个积极的学校环境可以增进个体积极体验,塑造个体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理念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环境完善,整个环境的改善更能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运作,促进个体的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体现。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到整合,即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帮助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兼顾这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才会在本质上得到提升。
针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学生个人应在平常的生活中关注并注重培养自身的积极品质,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也要积极的去面对解决。积极的个体体验有助于积极品质的培养,所以学生们在学校生活中应多参加一些积极体验的活动,通过积极体验的积累促进积极品质的培养。
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对积极品质培养这一环节,对教育方法进行更新,不再只是关注少数问题学生,而是全员学生共同发展,培养积极的品质。
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进行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这一目标比仅仅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具有意义。积极的心理品质本身就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只要个体得到积极的发展,使其自身的潜在积极因素得到激发,自然而然就可以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如果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造成内驱动力的不足反而会作用于外作用力,外作用力也就是外在的表现,是否有自信心,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是否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是否能更好地控制情绪。因此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它对一个人有内到外都很重要。学校将积极品质的培养放到教育目标的重点当中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实现价值。
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只有外在的积极体验才能作用于内部对心理品质逐渐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验中去,让学生在体验中积极主动的关注自身的心理发展。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自助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体验,而且这种自助性体验更能让学生体会深刻
。譬如提出一个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关的课题,由学生自己研究,这样在研究过程中,一是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的心理学知识,二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对待问题也能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三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的到结果,这一探索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地积极体验。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该问题的研究也会深入的记在学生的脑海当中。
东北师大开展的特色是心理剧大赛,这属于自助式烦人心理训练---通过集体的扮演角色,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塑造经验,在经验中感受体验,体验深化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也可采用自助式心理辅导每一个同学在接受心理辅导的同时也去辅导其他人,这样使得学生既是辅导者也是被辅导者,这样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们能扮好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一种体验;而同学之间也进行自助行鼓励,相互的激励,共同促进对方的发展。社团组织也可以多开展一些积极体验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团体活动中也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心理品质。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国外早就有之。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高校都开设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之一,国外的积极心理学教育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课程需要有积极心理学背景的教师来授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同时学生的授课书本也要有所改观,不能还是原来的书本,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健康书籍。在积极心理课堂上将传播很多的积极理念,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如何使自己身心健康,如何获得长久的友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这些问题都在积极课程上得到解答,积极课堂除了在知识上进行理论指导,在实践上也要丰富学生的体验,要学生亲身的感受,在体验中培养积极的品质。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各门学科都发挥其最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更好的体现它的功能,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励并支持的教学环境,竭力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途径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以及在学科上的探索,在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课程相对枯燥学生听不进去,那么教师就要改变其教学方法,采用一种积极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这样老师教课也轻松,学生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高,各个学科都有心理健康的影子,那么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实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外在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外在环境不是社会,而是学校的校园生活。故此丰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有着潜在的动力。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课程一部分,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的整个心理健康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高兴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当只是校园的建设,而是要在建设中体现积极心理学的因素。校园环境的美化,校园中的活动增多,多一些积极的体验活动,多一些积极的社团组织,学校的图书馆,应在图书馆多一些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书籍。
在学校的宣传板报中多体现一些积极的因素,一些积极的实例小故事等等,这些都能在各个方面丰富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从小处关注到大处,使得积极心理学更好的在校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