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此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作者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作者笔下,每件传世名作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家都知道写得好,但到底为什么好,哪里好,多数人并不知道。作者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王羲之个人经历入手,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对王羲之本人的意义所在:字从心生,当微醺的王羲之笔走龙蛇、境由心转时,他已脱离前人的技法,赋予每一个字的灵魂。
国宝《五牛图》,出自唐代宰相韩滉之手。历代以来,艺术界人士针对他绘制这五头牛的目的争论不休。有人说五头牛代表韩滉自己一生的五个阶段,有人说是韩滉要向当时的皇帝辞官……作者给出不同说法:这5头牛看似各有姿态、互不关联,但有共同特性,都拥有人的性格和情感,韩滉想“借牛喻人,向当时的皇帝表明——我很重要。”作为耿直的铁吏,韩滉的职业生涯如履薄冰。他用朴拙的笔法,画出了赵孟所说的“神气磊落”的韵味。这是牛,也是他的人生。
《富春山居图》由元代黄公望所作。作者展现了黄公望创作背后的沉浮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的梦想是如何幻灭、又是如何重生、创作出千古名画的。黄公望画的,是一个漫长的千年山水;他画的,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是风雨也无晴”的人生。作者说,观看中国长卷画的最佳方式就是近看、远看、走着看、停下来看……我们在不同人生阶段品鉴此幅作品,会有不同感受。
此书将我国上千年甚至是上万年的艺术史,看作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笔触介绍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带领我们轻松鉴赏和了解那些留存下来的宝贵的艺术结晶。作者认为,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翻阅本书,透过那扇窗户,我们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艺术作品,了解背后故事,犹如经历一次心灵洗礼,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心灵,有幸能有这些美好的作品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