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 陈有济
儋州设置郡县的历史,始于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自中原王朝在儋州设置建制至今,儋州的固定治所几经变迁,即三都旧州坡—高坡(中和)—新州—那大。
三都旧州坡,儋耳郡在这里设治。儋耳郡的设立,是在汉武帝征伐南越国之后。
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夏,作为汉朝附属国的南越国发生政变,国王赵兴与王太后在准备入汉朝见汉武帝时,被国相吕嘉杀死,在南越国的汉朝使臣也全遭戮杀。吕嘉另立与赵兴同父异母的赵建德为王,并伏灭已进入南越境支援太后和赵兴的二千汉军。
吕嘉的反叛让汉武帝大为震怒。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汉武帝发10万大军征伐南越。这次军事行动,有两路汉军分别由路博德和杨仆率领。路博德当时是卫尉,受封“伏波将军”,杨仆是主爵都尉,受封“楼船将军”,二人都是名将。
元鼎六年(前111年),杨仆率部一路连败敌军,路博德稍后赶到与杨仆会师。两军会合后,直扑番禺。不久,番禺城破,吕嘉携赵建德逃入海中,后被抓获,南越之乱终告平定。同年,汉武帝在南越国故地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个郡。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上开置儋耳郡和珠崖郡。
儋耳、珠崖二郡设立的时间,另有一说是在元鼎六年(前111年),两说各有理由。儋耳郡领五县,其中有儋耳、至来、九龙、乐罗四县,另一县无考。儋耳郡的辖区相当于今海南岛的西部和西南部,郡治在儋州西北的三都旧州坡。杨仆带领部队在这里筑了一座“二百六十步,高一丈四尺”的郡城。始元五年(前82年),汉昭帝罢儋耳郡,将其辖区并入珠崖郡,由珠崖郡统辖全岛。东汉、三国时期,都曾复置过儋耳郡,只是郡治未详。
高坡(中和)成为儋州的政治中心,一般认为始于隋朝,与岭南少数民族女首领冼夫人有关。
梁武帝中大通年间(529年—534年),“海南儋耳”千余峒归附冼夫人。冼夫人是高凉郡人,高凉郡即今广东茂名、阳江一带。冼夫人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她一生以身作则,致力于岭南的民族团结事业,积极在岭南传播汉族文化及汉族封建制度的礼教观念,推行各项政令。
由于冼夫人请命于朝,梁武帝在海南岛置崖州,崖州治所同样设于三都旧州坡。(有的志书则认为,崖州初在西汉珠崖郡故地,约至梁代后期才移至西汉儋耳郡故址。)到了隋朝之时,因为“城濒海,每多水患”,冼夫人将崖州治所移到有大江流过、条件更好的高坡(中和)。
冼夫人迁崖州治所的事,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夜里,冼夫人亲自率众人筑城,到了第二天早上,一座新城已筑好。一夜之间筑成一座城,明显是对冼夫人神化的事。隋代这次迁城之后,儋州治所一千多年没有再改址。
中和作为儋州州县治所的历史,在1920年被画上了句号。是年,民国局势动乱造成中和被焚毁,同年冬儋县县署移驻盐场村(今属新州镇)。1922年儋县县署移至白马井镇。到了1925年,儋县县署转驻敦教坡(今新州),这才稳定了下来。
新州一开始是建设县署及中山街、仲凯街,不久后陆续修建廷芳、民生、民权、石牛街等,逐渐呈现出县城的规模和面貌。神奇的是,早在明代之时儋州举人唐维的父亲唐朝胤就曾建议将儋州州治迁到敦教坡。唐朝胤在去世的当天,还对迁州治的事念念不忘,“惟呼曰:‘迁州!仅识之,必于顿骄(敦教)坡而后可。’”
儋县治所由中和改到新州,中和开始被人称为老州,与新州的名称相对应,也有别于三都的旧州。
那大成为儋县治所,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海南解放,尔后岛上行政区划出现几次大的调整。1956年10月,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决定,划出儋县的第六、七区和临高县的第五区,成立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那大办事处,筹备那大县。
1957年5月,国务院第48次全体会议通过,正式批准设立那大县。到了1958年12月,海南的行政区划又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其中那大县被撤销,行政区域划归儋县,县城定在那大。至此,新州作为儋县县城的使命结束。
那大成为儋县县城,获得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建设成海南西部最繁荣的一座城市。1993年儋县改为儋州市,市府驻地也是那大。2015年儋州市由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市府仍驻那大。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2.8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