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浙江新闻客户端 陈野 编辑 陆遥
文史专家陈野为深入阐释浙江省域品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内涵,以历代绘画为依据,撰写了《艺术山川的滋育与形塑》一文。本端节选刊发,以飨读者。
“诗画江南,活力浙江”8个字,不能分开来看。修辞学上有一种手法叫“互文见义”,就是前后两句话的意思是相通的。《琵琶行》里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是指的主人和客人都下马、都上船。
在互文见义语境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是江南形态与浙江特质的结合,指的是“江南和浙江都具有诗情画意,都具有创新活力”。同时,也不能把前者看作是特指历史积淀、后者仅指今天的发展,而是历史传承与当代作为的结合。历史上的与今日的江南和浙江,同样都是诗画璀璨,活力满满。因此,落脚点是在浙江与当下。
一.山川的如画本底、形貌与原生活力
“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体现在自然环境、百姓生活、文化传统等领域。自然环境是很重要的方面,它是文化的载体,也受文化的浸润,山川含蕴的艺术成色、文化含量,足以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文化气质和人文活力。
浙江山川或峻拔或清丽,自然胜景无数,文化景观丰富,既是自然的,也是艺术的,堪称人文渊薮。我外出喜欢坐高铁,观看南北风物。从北京到杭州,过了徐州,可谓越往南,越水润、越葱茏。无数丰富的山水林木细节,昭示着自然的丰盈富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文化丰厚的古代中国,对自然山川有着极高的品鉴标准。北宋山水画家郭熙说过:“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故此,“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道出了艺术家心中完美的艺术山水形态。
绍兴
江南的低山丘陵,有取之不尽的佳妙山景,山岚浮动、林木葱郁、山石嶙峋、溪涧清冽,其苍翠、清新、空朦、灵秀的烟雨云水气质,正是艺术山水的典范。自古而今引无数文人墨客歌咏描绘。例如东晋画家顾恺之,与绍兴山水结缘深厚,多次前往赏景取材,对绍兴的山水之美,颇具会心,称其:“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诗一般的语言,出自艺术家对山川之美的细心体会和感悟,宛若一幅场面清新的山水巨幅,引人入胜,成为千古流传的吟咏会稽风光的佳句。
杭州
西湖周边的群山,是山势平缓、连绵起伏的江南丘陵格局。山间有取之不尽的佳妙山景,以及江河湖泊之际坡石汀渚、柳岸苇舟的潋滟水色,云水澹澹、林壑深深,碎月摇花、波心翔影,湖上风月雅致、烟寺晚钟悠长,足以构成一幅幅画面灵动、意境清幽的小品,可以呼吸到山林吐纳的气息,触摸到湖水温婉的波澜。
高山
破除对于江南婉约的传统认识,在山川方面,丽水等地的高山挺拔也是江南气质的要素,浙江在这方面有优势。省内天目山、大奇山、凤阳山、天都峰、神仙居、括苍山、天姥山,连绵不绝,雄伟壮丽,气势撼人。以其高峻、伟岸、挺拔、博大的审美形象,体现崇高、庄严、壮美等审美特征,令人产生敬畏的崇高感,更是力量的源泉。
二.诗画成就属于江南的艺术山川与人文活力
浙江物阜民丰、人文荟萃的历史,是与自然亲密相依的文明之旅。其间,艺术家们应目会心,与山川灵性相映发,为其注入艺术活水,历万古而同辉。
江南是诗画艺术的重要题材,艺术家从中形成许多寓意深刻的母题,例如水村、渔隐、静观、山居、竹石、雅集;许多经典的图式,例如一河两岸、半山一角、岁寒三友等,既将江南落于诗画的绢笺之上,见其多姿多态之历史形影;又以艺术的意、韵、神、逸,涵育了它的文化特质。描写江南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就来自元代诗人虞集为浙江画家柯九思重回江南题写的诗句。南宋和元代,产生众多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特征的艺术样式,江南和浙江的山川、生活、文化和画家,在其中贡献良多。
词作
北宋词人潘阆,性情洒脱浪漫,狂逸不羁。诗文言谈自然真率,常有出尘之語。潘阆不是杭州人,却对这个城市情有独钟。他走遍了西湖的山山水水,自制《忆余杭》词三首,写西湖、写孤山,写出了景清意切的真情篇章。
长忆西湖湖水上,尽日凭栏湖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飞起。别来闲想整纶竿,思入水云寒。
长忆西湖添碧溜,灵隐寺前天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长忆孤山山影独,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芰荷香细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浣人衣,空役梦魂飞。
如此的眷恋和深情,打动人心,被誉为“句法清古,语带烟霞,近时罕及”,一时盛传。据史书记载,才华出众、清高自许如苏轼、钱易这样的“才子,都颇“爱之”,将其书在了玉堂之壁。北宋的另一位诗文高手、书法名家石曼卿,诗风奇峭,处世狂放,被时人目为北宋第一酒中豪客,却也折服于潘阆词中婉约多姿的西湖风情,特请画工依词中之意,绘制成画,以供欣赏。
《溪山清远图》
画作之南宋西湖绘画
南宋画家日日面对西湖挥毫作画,于西湖的万种风情、诸般气象多有会心。以诗意浓郁的眼光、情趣和才艺,从五光十色的湖山美景之中,凝练出独特的西湖画意,孕育出风雅精致的艺术趣味。花鸟画的布局着色更加精巧,山水画则日趋纤丽工致。在《西湖柳艇图》《梅石溪凫图》《山径春行图》《溪山清远图》《松崖客话图》《烟岫林居图》等众多南宋山水画幅里,有谨严笔墨,更有挚爱深情。虽则静默无语,却有生动的烟波微澜、光影浮动、诗意流淌,看得到江南的清丽、空灵和典雅,为云水烟波的西湖,留下了绰绰约约的绝代风华。
画作之凤凰山南宋宫廷场景
南宋建都杭州,于凤凰山东麓一带修建宫城禁苑,殿、堂、楼阁林立,御苑直至凤凰山巅。南宋宫廷画师于此多有描摹绘制,被誉称为“南宋四家”之一的马远,就是其中妙手。在他的画中,宫廷形影与凤凰山川妙相承合,工巧典丽、精致富贵的皇室趣味,华灯侍宴、秉烛夜游的豪门盛典,宫廊雪霁、君王听月的宫中闲趣,年丰人乐、垄上踏歌的民生安乐,凡此种种,皆可于其中细细追寻。《华灯侍宴图》以淡设色画山中宫殿夜宴,屋宇宏伟,楼台玲珑,墀间丛梅,殿外远山,均现苍茫夜色。阶前有歌伎、舞女提灯起舞,屋内华灯高照,宴饮正欢。画中笔墨沉厚,气韵尤佳。殿宇严整细致而不刻板,显示了马远的界画水平。《宫苑乞巧图》“画宫中楼台之景,台上乞巧女人身长半寸。画法工致,气韵浑厚”。《雪景图》《风雨山水图》《雪中水阁图》《玩月图》等画作,将巍峨的殿宇、回旋的长廊、亭亭的楼阁置于崇山峻岭或溪山无尽的连绵之间,轻烟淡岚、清劲空灵,一改以往帝王宫殿金碧辉煌、庄严整肃的传统形象,在气韵生动的自然节律中,以半山一角的造境之趣和林木苍郁的山川气息,为我们留下了有关南宋宫殿的独特印象。
画作之历代钱塘江景
钱江观潮是浙江的传统,也是绘画中的常见题材,许多画家都有类似作品。如北宋许道宁《高秋观潮图》,南宋夏珪《钱江望潮图》、赵伯驹《夜潮图》、李嵩《观潮图》,元代钱选《江潮图》、居节《潮满春江图》,清代袁江《观潮图》、丁恒《钱塘观潮画屏》、金廷标《弘历钱塘观潮歌诗意图卷》等,构成颇具特色的绘画系列。钱塘江汹涌澎湃的大潮,是具有震撼力、推动力的巨型活力。
画作之元代文人画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杭州作为一国之都的荣耀,整个浙江随之重归平凡,但书画艺术却与南宋一样人才济济,当时的著名画家大都是浙江人,如赵孟、钱选、黄公望、王蒙、吴镇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吴镇的《渔父图》等作品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作,用艺术含蕴了浙江的人文气质。
画作之现代黄宾虹
相较于黄公望画中的坡石浑厚,作为江南人的我们,更易会心于黄宾虹作品中那个以繁密短皴与石青、石绿、赭石和水墨交织而成的山体。它的厚重蕴集,浓郁得可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江南山色的繁茂深郁、生意蓬勃;它的光影班驳的空灵通透,使薄薄的画幅呈现出无限丰富的层次和深幽的意境,山中林木的苍翠、山林吐纳的气息、山川内敛的气韵,尽在其中。艺术的时代转型与品质陶炼,都于其中可见,体现处强大的创造力。
画作之于山川的艺术表现力:“半山一角”的精妙构图
《月下赏梅图》
南宋宫廷画家马远,寻觅倘佯在西湖和其周遍的山峦风光里,是一个充溢着灵性和诗意的画家。他有不少画作取材于西湖边的山景,在西湖周边的山角涧边,于湿润山石、潺潺流水、苍郁草木中浸润自然的灵性,加以艺术的剪裁造景,体现了他妙于造景的丰沛创意才情。所谓妙于造景,一是指内容的剪裁,一是指画面的构图。马远的《松间吟月图》《晓雪山行图》《寒香诗思图》《雪滩双鹭图》《松寿图》《举杯邀月图》等作品,大多都是这样的构图,是他十分突出的一个艺术特色。
三.江南艺术山川的人文内韵与创造活力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山川与德性、哲思、智慧、情操、修养紧密相连,诗画则在中国艺术审美和文化特质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山水诗画由此进入最具经典意义的中国文化符号行列。其语言、笔墨、意象、意境、气韵,既是艺术的,更是情感的,浸透了中国人的生命感悟、天地体验、自然情怀。
浙江山水形态深幽丰富、多姿多彩,可游可居的胜景,蕴含着文化艺术革故鼎新的创意灵感与丰富资源,足以涵育浙江人民在丝绢素笺之上营构艺术繁盛。而浙江人民的艺术灵性、艺术趣味、艺术佳构,艺术的生活方式、审美态度、创意能力,以及经由艺术涵养而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艺术领域的成就,也是对人精神世界和创造活力的涵育,包括培育创新理念、激发创意灵感、提升创业能力、振奋创造精神等,正可为浙江大地注入蓬勃的活力,照亮我们的生活。
创意活力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浙江画家创意连连,活力迸发。
之一:开创水墨山水画
唐代浙江,郑虔、项容、王默、顾况、张志和、朱审、项洙、项信等人,直至僧人中的道芬、辨才,都以水墨尤其是墨色的变化写山摹水。他们或为浙籍人士,或为活动于浙地的官员、画家。相互之间既有师生传授,也有画技交流,发展脉络清晰。郑虔、项容的以墨为胜,王默、顾况大泼墨山水的神妙境界,在水墨山水画的缘起、流布中,轨迹分明,是江南水墨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绘画大师李唐,南渡来到杭州。浙江已有的水墨山水画传统为他提供历史的机遇和必要条件,进一步发展出马远、夏圭的院体山水画风,成为一种成熟的风格。综上可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水墨山水画,它的起源和流绪,都与浙江关系密切。
之二:开创禅画
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以减笔作画、惜墨如金、不拘成法、意在墨戏自娱的绘画风格,创作题材涉及人物、花鸟和山水,创作者以僧侣画家为主,著名的有梵隆、法常、若芬、萝窗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画院画师梁楷。他们的画作及其影响,当时已远至日本,至今遗韵犹存,构成了南宋绘画史上的一个独特亮点。作画多用蔗渣、草汁随笔点墨,虽只寥寥数笔,却以精到笔墨画出花木鸟禽,形简神备,洒脱自然,栩栩如生,是一种笔墨简率粗放、颇具个人创意的新型绘画。
之三:开创泼墨人物画
宫廷画家梁楷中年以后,变法创新,另辟蹊径,富有创造力地在人物画中,开出了草草率笔、简练豪放的减笔画法和笔势粗阔、水墨晕染的泼墨画法。今传其《六祖图》、《李白行吟图》,以简洁清淡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表现出一种简练洒脱的风格。《泼墨仙人图》用粗阔的笔势和浓淡相间的水墨,将仙人的醉态泼洒得淋漓尽致,是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典型作品。这种运用于人物画的泼墨画法,是梁楷在绘画史上的重大贡献。
之四:“南宋四家”开创山水画新风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南宋,出现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在北宋以前细致刻画自然景色的传统上,进一步摆脱全景式布局而着意于表现富有感情色彩和浓郁诗意的山水形象,舍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而一变为水墨淋漓、健笔皴擦的画风,形成特色鲜明的院体画派。在此发展趋向中,李唐具有开创地位,刘松年继之,至马远、夏圭而臻成熟,因此在画史上合称“南宋四家”。
李唐北宋时期画作虽有很高艺术水平,但尚非开启新画风的面貌。南渡以后,画风由繁密而趋简练,由浓重而趋清淡。仅从构图来看,南宋时《清溪渔隐图》的截景式构图,彻底变革了北宋时《万壑松风图》主山堂堂的全景式构图,开启了半边、一角式局部取景布局的全新章法,开宗立派,极具创意。“李唐白发钱唐住,引出半边一角山。”中国绘画史上以南宋四家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派,就从李唐的来到南方开始,展开了她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之五:“元四家”开创文人画新风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明清三代是文人画的兴盛时期,但对浙江来说,元代才是她的骄傲之所在,“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大家辈出”“佳作如云”的赞词,在此得到形象体现。元代浙江的文人画创作,几乎占尽全国的画坛春光。元前期的赵孟、钱选,山水画“元四家”中的黄公望、王蒙、吴镇,花鸟画中的李衎、柯九思、杨维翰、王冕,这些超越前代的绘画名家,都是浙江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以赵孟为代表的赵氏一族的绘画艺术成就,足可与东晋王羲之家族相媲美。赵家的书房画室,一时成为元初文坛艺界的中心。黄公望及其《富春山居图》的巨大贡献,在于发展了文人山水画的传统。他将五代时董源、巨然一路平淡清远的江南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并进一步发展为笔墨简淡、水气充盈、境界开阔、意境清远、具有强烈抒情性的文人山水。独具特色的元代文人山水画,至此臻于成熟,一代新风由此启程,黄公望也被列为“元四家” 之首。
审美范式
之一:中和之美
以虚实、黑白手法表现“有无”观念,是中国艺术理论的特有概念。虚实与黑白、动静、刚柔、方圆、疾徐、奇正、浓淡等一样,都是中国艺术理论特有的概念,来自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的基本范畴。其共同原则,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彼此对立而又相互消长的趋势与特征,通过相互调节而在对立中求得统一与和谐,以至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这样的艺术观念,是中国哲学思辨、文化理念在艺术领域的反映。在南宋小幅画中,山石、林木、楼阁、江帆、舟船以及点景人物,是以墨色表现的“有”之实景;而与之相对的由大片空白画面所表现的天光水色,则是“无”之虚境。画面往往半是实景半是虚,甚至虚的幅面要大大多于实的景物。它们以黑白相对、虚实相应、有无相和,共为一体,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映衬,相反相成地构成完整画面,予人以和谐有致的中和之美感。
之二:四美合一
元代文人沉浸诗文书画创作,潜心技艺切磋,以广博深厚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感悟山川梅竹,以高逸简率、元气淋漓的笔墨书写心中逸气、寄托情怀。他们的作品强调“有我”的表现,藉萧条淡泊的意境抒发山林隐逸之思。生来孤寂、敏感、多情的心,曾经躁动、不安、受伤的心,在大自然的山水梅竹间得到安顿,重归平和、宁静的心境。文人画的传统和表现形式,契合了他们倾述与表达的需求,于是,绘画艺术融合进浓郁的文学意味,尺幅之间承载起厚重的人生情结,文人画作得以大量涌现。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不但继承了传统,而且以系统的理论、纯熟的水墨、抒情的写意,特别是诗、书、画、印“四美”合一的独特形式,将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了成熟的发展高峰,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将中国绘画艺术升华至全新的审美境界。
之三:一河两岸图式
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始创一河两岸的构图和空灵静谧的意境,为元代画家倪瓒所取,并发展至更为简劲荒疏的境界,成为元代文人山水画重要而鲜明的标识性样式。
之四:梅竹传统
花鸟画发展到元代,发端于山水画的文人画思潮,不可阻挡地影响到了花鸟画领域,精工细作、设色浓丽、婉约雅致的唐五代花鸟画世界渐行渐远,承续北宋文同、苏轼墨竹,南宋僧仲仁、扬无咎墨梅的水墨写意画蔚然成风。从赵孟以枯木竹石遣兴寄情开始,到管道升、柯九思、吴镇、王冕等,元代文人舞文弄墨的雅兴,几乎都离不开清淡晕染的竹与梅,形成了品格高洁的寓意而受特殊推崇。
墨梅画与浙江深有渊源。从北宋仲仁发其端,元代王冕臻其峰,明代陈录、沈襄,清代童珏等善画墨梅;元代吴太素著《松斋梅谱》、明代刘世儒著《雪湖梅谱》、清代童翼驹著《墨梅人名录》。著名画家徐渭、陈洪绶等,无一不是此中好手;其他善画、爱画墨梅的画家,更如十步芳草,遍布城乡。墨梅的创作者、研究者,在绍兴建构了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和重要艺术史地位的地方墨梅画派,以其清逸高标的自在心境和艺术形象,成为绍兴美术史贡献于其地域文化传统的特殊元素和重要特质,为绍兴赢得了相沿不坠的巨大声名和荣耀。
人文特质
画史著录的南宋画家刘松年《唐子西拾薪煮茗图》,以士人生活为题材,于南宋罗大经所撰《山静日长》一文,颇能见其情景。其中的苍藓、落花、松影、禽声、溪泉、苦茗、山径、夕阳、山月,法帖、墨迹、画卷、桑麻、粳稻、柴门、牛背、笛声,种种自然和人文的意象,构筑了生动清新的田园山色和悠闲山居的生活情趣。文中表现了阅尽人世繁华后向着自然山水的返朴归真,摆脱俗务禁锢后身心俱获释放的自由与无羁,正是无数文人士夫心所倾慕的居住理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人生境界。
宇宙哲思
小幅画中看似天光水色的大片留白,在审美的意境之外,还是深刻的哲学奥义的显现。以空白之法表现的这些虚境,正是自然的本质状态在中国人意识中的存在。宗白华曾说:“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的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它启示人类意识并正视自身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自身主观世界的局限,以人所特有的艺术洞察力,领悟自然的深奥内涵、人与自然的本质关联、超越生命的宇宙存在,体现了彼时人们深刻的人生哲思和宏大的宇宙意识。
气节操守
之一:林和靖的西湖风骨
中国最为著名的写梅诗句,写的是西湖边的梅影;最为著名的与梅相伴的高士,是生活在西湖边的林和靖。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居二十余年而不入城,只与西湖的山水、风月、雨雪、花木相亲爱。他在孤山植梅三百,养鹤一对,号为“梅妻鹤子”。林和靖诗词中,梅花、湖水与月影是突出的表现题材,其中最好的描写,便是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一个花姿与湖水、月影交融的幽香淡淡、意境清幽的黄昏,在林和靖的笔下,定格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审美画面。梅花与西湖以这样的形象历史地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既有扶疏的梅影、轻漫的幽香,也为柔媚的西湖增添了一股凛然的清气和不朽的风骨。
之二:高远胸襟
山川文化的核心,在于人在其间的活动和精神贯注。高山大水拔地凌空的高大雄壮、层峦叠嶂的连绵不尽、千年不息的奔涌流淌、万年屹立的永恒不朽、静默不语的坚韧包容,不但予人震撼之感,也可涵养高远格局、开阔胸襟、坚定意志以及虚怀若谷、大度包容等情怀,予人心灵洗礼,涵育品性修养。山区人民长期生活于自然山水间,在与山水相伴的自然纯朴的生活中,涵育了本真、清澈、浪漫、豪情、血性等更有力量感、更具生命力的深层次文化基因。
之三:孤傲自信
像吴镇这样的一个画家,作品的取材自然会有隐居生活的清寂和松竹的高洁,既是自况,更是寄托。他画了很多《渔父图》、各种“渔隐图”,十分著名。画面上,往往是墨气厚润的千重山,浓浓郁郁的万丛树,波平浪静的一湖水,云淡风轻。或是一叶小舟载着隐士垂钓其中,或是隐士顾自抱膝独坐,与山色湖光相看两不厌。《洞庭渔隐图》是他的名作。画上有他自己的题诗:“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新,只钓鲈鱼不钓名。”画面取一河两岸的构图,近处苍松挺立,彼岸坡长汀远,河中芦草青青。笔墨清淡的隐者、孤舟,从水汽氤氲的梦中,悄然而至。
平民生活
在刘松年的画作中,还有大量的平民日常生活的生动描述,他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走向宫殿的路上,目睹了自然山川的清丽、普通民众的生活,在为帝王服务的职业之余,也体察到了当时民众的劳作。刘松年笔下的临安,是一个由自然的、园林的、人文的多重色彩交相融会而成的秀润清逸的居住环境。他画有《溪山楼阁图》《柳阁幽谈图》《溪亭客话图》《雪山行旅图》《溪隠图》《山田图》《沉李浮瓜图》《茗园赌市图》《丝纶图》等作品。其中对于日常生活的赞赏和热爱之情充盈于笔墨之间,平和宁静、清润恬适,既是刘松年的绘画风格,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个关于南宋的印象,可让我们在真切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南宋社会的运行节律与生机。
女性世界
被称为“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的江南,其镶金嵌玉的温柔与富贵,是含蕴着书画女子清姿丽影的人生图卷。她们的如花容颜、婀娜身形、霓裳羽衣、轻柔气息,都是不可或缺的美丽元素。而其冰清玉洁的气质、兰心蕙质的风华、饱读诗书的修养、书画兼善的才情,则宛如一台台精致的玉石小磨,从江南的“富贵”里,细细地研磨出精致的风华。她们以手中笔墨写庭阶兰竹、园中玉树、山中明月、心底思绪,为江南文化注入了温婉、曼妙、从容、灵秀的精神气质。
自然山川与艺术人文相映生辉,经由时间的形塑,绵密悠长,铺采叠锦,融会成浙江地域的文化情致,呈现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万千气象。
四.艺术山川的当代活力
活力来自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具有不同内涵和元素,可以发挥各种不同的作用。需要集众人之活力,才能推进整个浙江大地活力迸发。
以往的成就是今天的财富、资源和基础。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但创新理念、精神、需求一样。
自然有多种形态和审美价值,艺术创造也就有多种美,活力也就有很多相应的方面、蕴含丰富的活力要素:传统意义上的江南,是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清雅、精致、丰富细腻的优美的活力;浙江的高山峻岭,是具有浙江特色、需要进一步重视、弘扬的清澈、素朴而具有力量感的崇高美的活力;乡村田园大地物产丰富、深耕细作,浸透人的劳作与情感,是生活化的绵密亲切的和美的活力。
所有这些,都是今天的资源,都是需要汇聚、传承、弘扬的浙江活力。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