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付颢琬)日前,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的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在电商渠道发出公告——自7月31日起,在线商店将停止销售品牌系列商品。有专家认为,快时尚品牌撤退潮尚未结束,对于当前的快时尚品牌而言,还需要学会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做到及时止损。
败走中国市场
近日,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个品牌在电商渠道发布闭店公告,自7月31日起,在线商店将停止销售品牌系列商品,并称品牌在线客服和品牌客服热线将延长至8月31日。在售后方面,上述三家店铺的客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店铺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如需要换货,消费者则需要先退货再重新购买。另外,根据Pull&Bear的提示,如果非质量问题退货,退货运费由买家承担。
记者随后浏览上述三个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发现,店铺内大多数女式夏装的价格在百元上下。在小红书平台上,记者发现有不少笔记和评论对这三个品牌的评价为“便宜”“款式多”。在该电商平台上,上述三个品牌的粉丝数量均在400万以上。
据了解,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是其母公司Inditex集团打造的更为年轻化、多元化的品牌,其中,Bershka主打酷帅性感,Pull&Bear主打休闲运动,Stadivarius则是甜美淑女风,它们的价位在欧美快时尚中也属于较低的档位。
去年年初,上述三个品牌宣布全面关闭中国市场线下门店,并于去年年底完成所有闭店工作。此番电商渠道的关闭,标志着这三个品牌将全线退出中国市场。目前,上述品牌的母公司Inditex集团仍在中国布局线下店面的只有服装品牌ZARA、中端品牌Massimo Dutti、内衣品牌Oysho和家具品牌ZARA HOME。
败在哪儿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粉丝量可观,但在电商平台上,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的大部分商品页面显示的销售量为两位数的居多,销量为个位数的商品也不罕见,甚至还有“0销量”的产品。
一位北京的消费者周女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以前线下有实体店的时候,在逛街的过程中偶尔也选择购买这些快时尚品牌,如果仅仅通过线上渠道恐怕不会购买。“这些国外的快时尚品牌,有的款式可能不适合亚洲人,所以必须得试穿,不然很可能买到的衣服上身效果极差。”周女士说:“近两年也很少买快时尚品牌的衣服了,感觉质量不是很好,除非折扣很大才会买一些。”
在随机采访过程中,有不少消费者对记者坦言,也许买过它们家的衣服,但这种国外快时尚品牌的名字不那么好记,对这三个品牌没什么印象。更有消费者直接对记者表示:“从来没听说过这三个品牌。”
图片来自Pull&Bear和Stradivarius官方旗舰店部分服装截图,产品销量寥寥,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样的服装不适合亚洲人。(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某社交平台上,网友对于上述三个品牌撤店新闻的评价。(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背靠着世界四大时装零售集团之一的Inditex集团,其旗下品牌为何坚持不住了?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以ZARA为例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ZARA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过度偏向于自身的长期国际战略。对于一个跨国品牌而言,有自己的国际战略是正常现象,但不能过度关注国际化的发展策略,而忽略了市场本身的需求。一些国际市场的‘玩法’在中国市场进行布局时,可能行不通,也会水土不服。这就是ZARA母公司出现的最大问题。”
江瀚还认为,如今,国产品牌开始快速崛起,对于当前的整个中国快时尚产业来说,中国的国产品牌一方面有着新国潮的市场优势,另外一方面又有着强大的制造业根基作为基础,因此,只要国产品牌努力布局,就有超越国际巨头的可能。
撤退潮仍未结束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快时尚品牌的撤店举动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今年6月22日,瑞典时装巨头H&M关闭了其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内地首店。据悉,该店至今已营业15年。4月1日,H&M集团下的快时尚女装品牌Monki天猫旗舰店正式关闭,意味着其退出中国市场。根据H&M2022年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其当季整体经营情况不佳。截至今年2月底,H&M全球门店减少228家,一季度在中国市场关闭超40家门店。
事实上,快时尚品牌在华的撤退潮或许要从2018年算起。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1月,英国高街服饰零售商NEW LOOK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此后,英国服饰零售商Arcadia集团旗下品牌Topshop、美国服装集团盖璞(GAP)旗下子品牌老海军(Old Navy)、美国的服装品牌埃斯普利特(Esprit)相继宣布撤出中国市场。德国的平价服装连锁巨头C&A此前也宣布出售中国业务,进行线上线下业务整合……
江瀚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快时尚品牌的撤退潮仍未结束。“上述三个品牌不是第一个(撤退),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江瀚认为,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国际巨头品牌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也是正常现象,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一旦企业本身的发展受到阻碍,往往会选择用壮士断腕的方式消除自身的弱势、降低负担,ZARA的三个姐妹品牌采用了这样的策略,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除了关店,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未来的服装品牌不应再开大量的实体店,只需开少量的品牌形象店、旗舰店来宣传展示品牌,把更多的精力转到互联网上进行销售。在互联网直销的服装品牌,虽然产品定价比那些实体店低得多,但最终却能获得能很好的收益,甚至利润比那些实体店高出不止一倍。
全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也认为,海外服装品牌在华的出路与国内企业一样,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加速数字化转型,采取多种“非接触型”业态模式、流程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否则只能是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