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的原名是冯钟璞。
因为冯钟璞不喜欢鍾的简体字,它和鐘表的鐘的简体字变成了一个字,鍾天地之灵秀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成了一回事,令人不悦,而钟璞谐音宗璞,由此而得笔名宗璞。冯钟璞,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
创作特点
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人物生平
宗璞原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她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著作有《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等,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人物评价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语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