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集《四合如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2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李然)继2017年长篇小说《细民盛宴》与2020年短篇小说集《家族试验》后,短篇小说集《四合如意》成为青年作家张怡微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3部作品。
7月12日,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悉,《四合如意》聚焦于当下青年一代在表情包、弹幕、播客、直播构建的社交媒体丛林中表达自我、分享经验、传递情感,在不安、怀疑的纠缠中寻踪、辨析生活的真相,权衡得所。
该书由12部短篇小说集结而成。四合如意原为曲牌名,意为包含多首曲牌连缀而成的大型套曲。十二篇小说,十二首曲牌,旧曲新意,每一个故事都在辨析当代青年的情感生活。这本小说既是社交媒体一代的情感教育之书,也是他们确认自我的宣言,每一篇故事都是真实世界的生计与虚拟世界的历险。
青年作家张怡微。
张怡微1987年生于上海,获复旦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出版个人散文集、长篇与中短篇小说多部,入围上海文学艺术奖之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获2021年“未来文学家”大奖。
长期与青年学生的交流使张怡微一直关注着青年生活,新作《四合如意》可以看出她这些年从事创意写作教育长期思考实践的结果。张怡微理解“社交媒体一代”的处境与困难,关注世情、解析矛盾,娓娓道来,敏锐地触及了生活的痛处。
张怡微在12个短篇中关于“机器与世情”的话题思考,起源于台湾地区著名通俗小说家琼瑶女士晚年经历的一场伦理风波。2017年,琼瑶女士为丈夫平鑫涛“阿尔茨海默症”住院治疗并插鼻胃管一事,陷入与平家继子女的纠纷。她认为应该让丈夫放弃以插管形式维持生命体征。
在这场牵扯旧时婚外恋、继子女关系、老年病患护理、生命观等复杂因素的纠纷中,引爆点却是机器——一根鼻胃管。当维持生命体征的医疗器械将要剥夺病人自然死亡的“自由”,文学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会是什么?这令张怡微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张怡微认为机器是一种强势媒介,会照亮人性的冲突、世情的复杂。由“机器”所生发的伦理问题理应在文学创作中得以呈现其更为丰富的面向,并且可以辐射更多话题。不只是呼吸机、鼻胃管,还可以是手机、朋友圈、乐器(合成器)、VR、SIRI、人造娃娃等,这些新的题材和未经关注的领域中可探求更巨大的创作潜能与想象空间。张怡微在书中指出,比起应对日常生活的枯燥,探索内心的矛盾反而更为棘手。
短篇小说集《四合如意》目录。
围绕“机器与世情”,作者塑造了《四合如意》和《一春过》中以手机作为唯一联系纽带的异国恋情侣和夫妻,与《缕缕金》《醉太平》中通过视频行孝的儿女,令通信工具的便捷及时与人心的隔阂、观念的认识差异形成巨大错位,引人反思。
有评论说,张怡微有意识地在自己小说中关注女性,却并非将性别本身作为人物唯一的樊笼,这种交叠性的视角使得她的女性写作具有更丰富的层次,也使她得以触及环绕在女性处境周围的多元议题。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