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图为杨俊福(右一)和科技人员在地里谈论。李爱平摄
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11日电 题:“中国薯都”里的乡村振兴:粒粒马铃薯,皆是金蛋蛋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大概有5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吧。”
站在偌大的一片马铃薯地里,49岁的杨俊福略一思考就给出去年自己种植800亩马铃薯的收入金额,接着他补充说,“挣的钱,又进行了投资。”
杨俊福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大六号镇丰裕村人,他的家乡乌兰察布因盛产马铃薯被外界称为“中国薯都”。
他透露,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当地不少村民靠种植马铃薯致富,“家家户户的房屋已修缮好了,兜里也不缺钱了。”
7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走进该村,作为产业带头人,杨俊福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采访。
他坦言,现在整个乌兰察布都依靠“中国薯都”这张名片,“走在大街上,也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杨俊福种植的马铃薯并不缺销路。过去6年间,来自广东、河南、山东等地的客户成了他的“固定”客商。
“每年8月份,我将马铃薯的小视频发到朋友圈里,这些客商就会私信我。”“一般会派人考察一下,之后就有大车到地里直接运走。”杨俊福坦言,这期间,村里的青壮年都会“加盟”到销售马铃薯的大军中来,“这也是他们增加收入的时刻。”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靠种植马铃薯致富的并不止杨俊福一人。
被外界称为“土豆女侠”的郭晨慧,在过去数年间,依靠电商将当地的马铃薯打出了品牌,“北京等地的客商提起我们的马铃薯,都一个劲说好。”
尤值得一提的是,靠马铃薯吸引了“流量”的郭晨慧,现在还在家乡做起了乡村旅游,这几天她家的民宿甚至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
察右后旗只是“中国薯都”种植马铃薯致富的缩影。
7月11日,记者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政府得到的消息,该县已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培育。2010年,商都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商都县年均外销鲜薯20万吨,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广东等地,还出口到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
官方表示,目前商都县打造的巨弘马铃薯小镇,建成后可直接新增就业岗位约8000个,辐射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可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万余个,每年可产生和带动38.8亿元以上收入,对扩大“中国薯都”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乌兰察布市农牧局最新消息显示,2022年乌兰察布市共种植了300万亩马铃薯,当地察右中旗、四子王旗等地,诸多村民每年都会将马铃薯当做致富的主要种植品种。该局有工作人员打趣说:“一粒粒马铃薯,都是我们的金蛋蛋啊。”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6.5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