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网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杜金城

对于即将年满60岁的丛学娣来说,篮球已经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岁进入上海青年女篮,20岁便进入国家队,21岁代表中国女篮拿到了洛杉矶奥运会第三名的好成绩;29岁在退役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再次携手郑海霞等一批女篮名宿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银牌的历史最佳战绩。退役后,她走上教练员岗位,曾执教上海女篮,也曾带领国青女篮连续三次拿到亚洲冠军。

虽然在球员和教练行业都已达到了巅峰高度,但在花甲之年,丛学娣依然愿意接受新的挑战——上海交大女篮主教练,这是她最近两年的新头衔。趁着丛指导带队伍到青岛集训的空当,半岛全媒体记者有机会和她面对面,聊了聊她的篮球传奇经历。

“坐不住”的阿婆可不简单

今年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女篮比赛定在7月中旬开打,因为疫情的原因,丛学娣率领的上海交大女篮刚刚集中训练了20多天的时间,来青岛备战是他们进驻赛区前的最后一次集训,所以丛学娣和队员们都特别珍惜这段时间。

“60岁的人了,不管训练比赛都是站在场地边,上下午都是一站三四个多小时,来这一个多礼拜,天天都是这样,这种敬业精神,我们年轻人比不了。”说这话的是青岛101运动中心的工作人员,交大女篮来青岛集训的这些日子,每天都在这个球馆保持上下午两练的节奏。

“可能就是一种习惯,以前在国家队打球,我们的教练就是站着指挥,自己当了教练以后,也是坐不住,一直把这个习惯保持下来了。”就着“坐不住”这个话题,60岁的丛学娣和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身高只有1.66米的丛学娣穿着朴素,说起话来是典型上海小女人的慢语速,但因为常年高声讲解指挥的缘故,语调有些低沉沙哑。如果不是对中国女篮过往历史十分熟悉,你很难把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上海阿婆与中国女篮曾经的辉煌联系在一起。

”我是很矮的,但球场上我就是不服输,你越说我不行,我就是要证明我行的!”

丛学娣依然记得自己代表中国女篮在奥运会首次亮相时的场景,那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篮小组赛,中国对阵澳大利亚。开局中国女篮就大比分落后,年轻的丛学娣当时还是替补,主教练杨伯镛在赛前就是力排众议将这个小个子球员招入队中。关键时刻,丛学娣被杨指导派上场,她也抓住了机会,先是连续得分帮球队抹平分差,最终帮助中国队在第四节反超对手赢了三分。

那场比赛之后,丛学娣晋升为中国女篮首发,肩负起组织进攻重任,个人又是稳定得分点,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女版斯托克顿”的名号不胫而走。而她在国家队最为高光的时刻出现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那届奥运会开始前一年,丛学娣因为种种原因已经退役一段时间,在新帅李亚光的召唤下,她才重披国家队战袍。

重返国家队首次测试,丛学娣体能位列全队倒数第一。那时的中国女篮也正处于低谷,连亚洲冠军也被近邻韩国抢去。丛学娣和队友们卧薪尝胆,终于在巴塞罗那迎来爆发。中国女篮在那届奥运会一路杀至决赛,拿到女篮比赛的银牌,这个成绩直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中国篮球在国际大赛上的最佳战绩。

那届奥运会中国女篮最为关键的一战就是半决赛遭遇实力十分强劲的古巴女篮。丛学娣那场比赛一人贡献了全场最高的20分,两分球、罚球无一失手,三分球命中率高达80%。当时坐在看台上的古巴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对身旁官员说:“我希望我们的队员,都能像中国队的12号那样!”

那届中国女篮的阵容当中有球迷熟知的郑海霞、李昕,还有如今辽宁男篮球员张镇麟和付豪的母亲王芳、展淑萍。“我们那批人都是有特点、有想法的队员,更关键的是,那时候我们打球想法很少、选择面很窄,大伙就是一门心思想打好球,在一起是非常团结的,所以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丛学娣说道。

带学生军探寻“体教融合”

球员时代的丛学娣已经达到了让后辈仰望的高度,退役后走上了教练员岗位的丛指导则是全身心想要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好球员。她曾带领上海女篮重返顶级联赛行列,也曾带领国青女篮连续称霸亚洲。2020年,一个偶然机会让丛学娣与大学篮球结缘,她拿起了上海交大女篮的教鞭。

作为曾经站上过奥运领奖台的功勋球员,丛学娣在转行做教练后同样硕果累累。李月汝、韩旭、李缘这些目前中国女篮的当家球星都曾师从丛学娣。可就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教练却在近花甲之年转而执教大学女篮,这是否有些“大材小用”?对此,丛学娣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我是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刚退役当教练那会就做过类体教结合的一些尝试,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到大学执教,可以把我的很多想法和经验带到这里,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今年是丛学娣带领上海交大女篮征战CUBA的第三个年头,去年她们代表上海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拿到了第五名的好成绩,球队在她的打磨下,进步显而易见。“现在大学篮球发展蛮快的,吸引了好多好苗子,我就是蛮想尝试一下,走出职业圈子到大学里面是不是还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球队和球员。”看着场上奔跑的队员,丛学娣认真地说道。

7月8日下午,上海交大女篮和“东道主”中国海洋大学女篮打了场热身赛,丛学娣依然是站在场边指挥完了四节。因为之前一段时间受到疫情影响,交大女篮停训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在体能方面明显处于下风,最终她们输给海大女篮五分。

“大学生球员的理解能力强,但球场能力还是普遍差一些,职业球员的竞争肯定更激烈一点,这点可以理解,大学生球员对于比赛胜负的欲望肯定没有职业球员那么强烈,毕竟她们未来选择更多,不是靠篮球一条路吃饭。”

丛学娣说,自己一直关注美国大学篮球的发展与氛围。自己也渴望着能够在大学体育这片土壤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球员,将她们输送到职业队甚至是国字号球队。如果真能够做到这点,就等于在中国篮球闯出了一条培养人才的新道路。“大学生球员有她的优势,毕竟未来她们的选择更多,心理负担不会特别重,这也许会更有利于她们成才。”

直到目前为止,丛学娣还被圈内人认为是中国女篮历史上最好的后卫,甚至没有之一。她转行做教练后,对于所执教球队的后卫也是尤其重视。“后卫是全队的灵魂,无论有好的中锋或者前锋,都需要核心后卫去盘活,我们(老女篮)打球那会都是自己在场上去感觉,到底这个回合要打什么战术,现在的队员很少能做到。都是教练员安排好让队员去打,不是她们自己去发现机会。”丛学娣说出了如今女篮球员和老女篮的的一些不同。

站在球场边,丛学娣是个子最矮小的那个,但是在一批批她带过的队员心目中,她的形象却是高大的。因为无论在什么年纪,身处哪个岗位,丛学娣一直在通过身体力行,让这些孩子们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才会有回报。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27万获赞 110.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