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官网发布讣告:著名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8日1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范海福(资料图 来源:《中国科学报》)
据介绍,范海福先生于1933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他长期致力于晶体结构衍射分析方法学的研究及应用,创建了解决晶体衍射中相角问题的分量关系式,并在国际上首次将基于此关系式的直接法引入到晶体结构的解析之中,实现了X射线晶体学与电子显微学的分辨率拓展,在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分析方法、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粉晶衍射分析方法、电子显微学图像处理、非公度调制晶体结构分析、晶体学计算软件的设计及应用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成果与贡献。
范海福先生于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十四、十五届国际晶体学会晶体学计算委员会委员。曾获得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上世纪40年代后期,抗战结束后广州恢复了过去的平静,街道重新热闹起来。少年范海福常常在节假日穿梭于大街小巷,从旧货摊、书店到所有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
初中二年级时,范海福随母亲从澳门回到广州,进入中山大学附中(现为广东实验中学)。范海福开始只对文学、音乐、美术有兴趣,不曾想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1952年,范海福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受益于中国晶体学奠基人之一唐有祺、著名物理化学家傅鹰、著名物理化学家徐光宪、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老师,大学4年让他收获很大。
1956年,范海福分配到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现物理研究所)。
“发明一种新方法,可能比测定十个新结构更重要。”这是范海福在物理所的导师吴乾章第一次和他见面时说的话。这里说的“方法”,是指晶体结构分析方法。范海福就在这句话的启发和引导下开始了几十年的晶体结构分析方法研究。
1965年,他首先提出将直接法和单对同晶型置换法或单波长异常散射法相结合的设想。其目的是要减少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所需的实验工作并简化其分析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主要的直接法研究中心都争相投入这一研究。
1987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4届国际晶体学大会上,范海福作为5位报告人之一,他又提出了直接法今后值得重视的4个发展方向。而在当时,范海福和他的同事已经启动了其中3个方向的研究。
1988年,美国科学院派了一个生物技术代表团访问中国,1989年出访报告出版。该书对范海福等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部分工作这样评论:“在北京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已经使用概率相位推定方法测定越来越大的生物分子的晶体结构。他们是最早发展并使用随机起始、从头相位推定技术的一员。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对重原子衍生物在不同波长下作重复的测量……这对蛋白质工程将有广泛而重要的潜在意义。”
1997年,范海福等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用直接法,从一套单波长异常散射数据解出一个未知的蛋白质晶体结构。
直接法在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中的应用大致有3类:第一,测定蛋白质晶体的重原子亚结构;第二,从头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第三,与传统蛋白质晶体学方法相结合以破解原有方法中的“相位模糊”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已经开始部分地兑现了当年美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代表团所预期的‘对蛋白质工程’的‘广泛而重要的潜在意义’。现在正为全面地兑现这一‘潜在意义’而继续努力。”范海福曾在随笔中这样记录。
如何看待科学道路上的困难?在范海福看来,科学家也是一个凡人,和普通人一样,年轻时碰到困难也有过想退缩的念头。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科学家。但是,科学需要一大批愿意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的人。
范海福的妻子李方华,也是一位中科院院士。李方华于1932年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德庆。1952年经武汉大学物理系选拔,由国家保送苏联留学。1956年7月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1956年8月回国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0年,范海福与李方华共结连理,成为一对献身科学的伉俪。
范海福、李方华伉俪
李方华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微小晶体结构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测定以及准晶体学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她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据报道,李方华从没有因为要埋头自己的研究,而忽略了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责任。30多年前,范海福院士患了脊柱血管瘤,腰部以下神经受了损伤,李方华便尽量承担了大多数家务。本来就工作繁忙的她因此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李方华说,“苦只是别人看来的,我自己却觉得乐在其中。”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没有可以偷懒的理由。她勤奋、敬业,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感染着孩子,甚至在研究最紧张的时候都尽量不耽误回家给孩子做饭,不忘辅导孩子的学习。
2020年1月24日,李方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官网、《中国科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