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友戏称为“古偶之光”的《梦华录》,自开播以来热度不断攀升,除了男女主角的颜值和不俗演技、剧情紧凑合理、服化道精美、较为正能量的立意等,还得益于整体上浓厚氛围感的营造。这种氛围感的营造牢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各种古典文化符号融贯其中,一帧帧记载了北宋钱塘、东京的“梦华录”,给观众以苍翠扑人、清润生香的感受,令人心向往之。
剧中之“水”完成了与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之“水”的多重呈现
导演曾表示,自己特意将“水”设置为剧中的重要元素。“水”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内涵,《道德经》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说法,它隐喻着至柔至刚的大道。在《梦华录》中,剧集镜头不论是关于钱塘还是东京都少不了“水”,它可以是湖泊,是河流,是淅沥的天街小雨,或是飓风中的倾盆大雨。导演十分擅长利用“水”去营造清润生香的氛围感,并且借助此文化符号本身所积淀的意义,去参与塑造主要角色的形象。
“水”天然就给人一种清凉温润之感,此符号的不断呈现能给观众带来直接的审美愉悦。该剧常以“水”为背景,赵盼儿在钱塘所开的“赵氏茶铺”就坐落在一片满是“青树翠蔓”的湖泊边,茶客饮茶、掌柜娘子点茶之处,皆可举目眺望宽广湖面上的帆船。赵盼儿与欧阳旭也是在波光映照下款款深情定终身,再有她与孙三娘河边洗盏择菜,以及她与顾千帆水上桥头互诉衷肠等。可以留意到,各色人物都有较多于河上船内消遣饮茶、密谋谈话、情感交流等场景,船只亦各式各样,既有小舟楫,又有大画舫。剧中最令人动情的几个场景也皆有“水”的出现,譬如“满船清梦压星河”下的卧船相拥,落英缤纷下的伫立相吻,院落内颇具暗示意味的空镜“鱼水之欢”等。
“水”在剧中还以雨的形式出现,更多代表了一种破碎、迷离、压抑的情感和氛围。赵盼儿在华亭县衙第一次受到官府欺侮时,她在鼓院受脊杖痛不欲生时,都恰逢雨天,从而令悲剧色彩更加浓厚。另有一次更特殊的暴雨,在赵盼儿物质和精神都不堪重负的压力下,飓风来袭,“半遮面”茶馆一夜遭毁,此处如注的暴雨直接给她当头一棒,强烈传达了她在种种苦难折磨下的绝望和崩溃。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水”在剧中尤其参与了女性形象的塑造。于钱塘之畔,“水”更多象征着温软柔美的女性特征;而后至东京,“水”更添勇敢、泼辣、刚强的意味。三姐妹历经暴风骤雨式洗礼而走向真正的成熟,尤其是宋引章,她从不谙世事、自私任性的“江南小野花”,成长为独当一面、外柔内刚的永安楼二掌柜,至此剧中之“水”完成了与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之“水”的多重呈现。
视听的纵深与环绕
纵深感是根据透视原理在平面媒介中展现的空间深度感,《梦华录》中纵深感的特殊性就在于对北宋古韵的深度展示,从而起到了较好烘托全剧清润生香氛围感的效果,给予观众良好的视觉体验,譬如通过镜头中建筑物较强的梯度感和规则感来展现东京繁华的夜市。该剧常用的纵深感强化方式是利用重叠获得更具深度的画面,即以物体之间的巧妙遮挡来达到效果。这一方式与古代园林建筑、室内陈列的传统惯例是完美契合的,营造了迂回、曲折、朦胧的美感。剧中多处都有体现:各个院落多有半透纱织屏风,“半遮面”茶馆屋檐倒挂油纸伞,建筑多为木质半开放结构,且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
该剧在听觉上也给人以良好的环绕感,背景音乐多重复合,水声、风声、雨声、琵琶声、市井喧哗声,配合不同场景,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古典氛围。举一视听兼顾的例子,在第37集中赵盼儿、池衙内、顾千帆三人遇街道纷争只得下车步行,此处有一个长约30秒的运动长镜头,以人物为参照物,展现了一条北宋河边街道贩夫走卒的生活实况,同时也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声音,身后伴随渐远渐小的纷争口角的对话,辅以嘈杂的市井叫唤,真实地再现了东京街头的气氛。
传统文化的融贯再现
《梦华录》 巧妙地搭配组合了传统物像、习俗等,实现了对传统文化较好的融贯再现,在整体和细节上都有一种扑人的古典气息,清润生香而大气优雅。
剧中第 33 集处首开的“花月宴”堪称一绝,真人演绎唐代名画《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再现唐代贵族仕女的温腻、柔 美,还原“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古典画卷。宋人吴自牧在 《梦粱录》 有云:“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指出宋人的四件雅事,焚香、点茶、挂画、插 花,其在《梦华录》 中皆有踪影,与剧情巧妙融合而不显生硬。赵盼儿乃钱塘点茶高手,剧中有不少点茶镜头,且有一场精彩的斗茶戏。她还雅好收集名画,茶坊中曾挂出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和五代徐熙的《雪竹图》。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雅事,“俗事”的元素也不断掺入,营造出雅俗并存的氛围,正如导演在采访中所说,剧中赵盼儿三姐妹在闲聊商讨之际,“三娘一直在挑拣豆子,盼儿是在那儿弄香墩,引章会在修理她的琵琶,或者帮着插花”。
导演正是通过各种传统元素的叠加,塑造并再现了鲜活的宋代市井女性的形象,营构了全剧浓厚的氛围感。《梦华录》 主要通过呈现“水”的文化符号,强化视听的纵深与环绕效果,融贯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等,营造了一种清润生香的氛围感 。 观众观赏《梦华录》时,很容易就感受到满屏扑人的古代气息,跟随如水般亦柔亦刚的江南女子从钱塘至东京,身临其境地体会着北宋的生活美学。而片末亦有“宋 潮”小科普,也同样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氛围感。《梦华录》对氛围感的营造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对其他古装剧也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