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河南博物院放了个大招——联合全国19家博物馆,汇聚近80件(套)展品,推出“风樯阵马 笔力扛鼎——王铎书法艺术展”。
王铎自画像
他是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世间称他为“神笔王铎”。
他乃书画诗全才,书法与董其昌齐名,素有“南董北王”之称。
入阁拜相时,皇帝让他写一幅“天下太平”匾额,结果楷书巨匾挂上,一片赞扬声中,有人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此时,王铎手握颓笔掷向匾额,十分精准补位,以至于皇帝龙颜大悦,出口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王铎“神笔”之称由此而来。
他才华横溢,亦勤奋有加,“一日临帖,一日应索请”,故而墨迹传世也多,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书法在日、韩颇受欢迎,尤其日本极其推崇,甚至把他列为第一流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对他,历来有诸多名家的赞誉:
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
——黄道周
文安健笔蟠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
——吴昌硕
笔鼓宕而势峻密,真元明之后劲。
——康有为
(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真传,矫正赵孟、董其昌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
——沙孟海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启 功
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马宗霍《霋岳楼笔谈》
历史上的评价终归是历史的,今人要想更好地认识王铎,还得看他的作品。
河南博物院本身就藏有《王铎草书长卷》《谢三弟诗轴》等王铎书法名作,此次又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馆、陕西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19家博物馆,将王铎一生在书法艺术上的发展与成就汇于一展,分“法古摹圣”“探径寻己”“远观立帜”“交友书作”4个部分,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第一部分“法古摹圣”中,你可以看到王铎早期作品的面貌。他从小“敏而好古”,十三岁开始临帖习字,三年后已能字字逼肖,此后一生,他坚持习帖从未中断。书帖,尤其是二王帖给了他无穷启发,帮助他领悟前人书学精髓。
河南博物院藏《吴养充墓表碑拓片》
此碑刻于1619年,是王铎应老师吴应举之请为其父母书写的,全称为《明隐君吴养充先生并孺人张氏墓表》,王铎时年28岁。这件作品是王铎书法存世作品中最早的一幅。墓表通篇文雅端庄,钟繇笔意为多,参以王羲之书法,但未出钟王窠臼,属于王铎早年学古之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王铎《临圣教序帖》(局部)
此册共25页,96行,907字,为王铎33岁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书作,是王铎存世较早的作品之一,也是所见王铎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最早的一件。王铎一心师法高古,王羲之是其终生敬仰而追随的前辈。这件作品用笔厚重,筋骨内含。显然,而立之年的王铎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摹写已到了得心应手、传神入微的境界。这一时期王铎风格虽然不明显,但扎实的临帖练习奠定了他书法艺术的基础。
王铎痴迷“二王”,曾自述“予独宗羲献”“学书不参古法终不古,为俗笔也”。不过,王铎并不满足于“照搬照抄”,他提倡崇古,但并不推崇形似,而要求像米芾那样解脱“二王”,铸造鲜明的个人风格。
在第二部分中,你已经可以看到王铎逐步建立自我风格的状态。他在透彻领悟前人书迹的基础上,着意变化以求建立自我风格。在探索风格变化过程中特别注意到米芾“跳荡腾挪”“欹侧爽利”的强烈张力,这些参悟推动着他“更上一层楼”。
河南博物院藏 王铎《〈手启〉书札册页》(局部) 1631年
此件为王铎写给好友蒋劝善的蝴蝶装书札册页,共24页。信中谈及蒋劝善和自身近况,感叹世事变幻无常,闲情逸致难久长。王铎此时书法已显现自身特点,册页最大字才两厘米,却小中有大,气势连绵不绝,时而笔尖舞动翻飞,时而稍作收束,使劲气内敛,而深情厚谊,已在笔尖脉脉流出。
河南博物院藏 王铎 《连峰墓志铭手稿册页》(局部)
《连峰墓志铭手稿册页》为纸本行书,6页,每页字2至10行不等,共计约1200余字。手稿涂抹、增删之处较多,还有朱笔圈点痕迹。这份手稿是王铎为山西临汾县知县连讷珍之父连峰撰写的墓志铭草稿。通篇文稿写得张驰有度,随意有法,或断或连,自然天成,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充分展现了王铎这一时期的书法成就。
郑州博物馆藏 王铎录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诗轴 1633年
此作为王铎中年的一副佳作。高二米有余,四行一气呵成。用笔迅捷,迟缓多变,方折圆转,顿挫有力。
第三部分“达观立帜”王铎成熟时期书法风格的集中展现。到了50岁,“奇绝伟岸、意趣高古”面貌更加凸显,他所倾慕的“挥洒而出,不主故常”之境终于修成。
河南博物院藏 王铎 《秋日西山上》诗卷(局部) 1647年
此卷为王铎晚年所作,诗中多涉及乱世所见悲凉景象。此长卷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突出的特点是使用了“一笔书”,行行一气呵成,而转折顿挫,丝毫不苟,上下呼应,错落有致,虚实之间,若行若藏。王铎利用墨的枯润、浓淡反差,使作品产生了动荡与跳跃,润中有涩,涩而不滞,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
上海博物馆藏 王铎《杜甫诗手卷》(局部) 1647年
杜甫是王铎最为推崇的诗人,王铎的书作中有不少是书写杜甫诗句的。此卷杜甫诗手卷写了十首杜甫的诗。诗言志,杜甫的人生经历最能引发王铎的共鸣,悲壮的史诗风格最能为他的思想情感代言。
此作款识:丙戌三年十五日,戏书于北畿,为天政贤坦。吾书崇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相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王铎年五十五。
面对怀素、张旭等人连喊三声“不服”。王铎的草书,恣肆狂野,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与当时的书法风气格格不入。“必有深相爱吾书者”,是王铎的一种期盼,也是一种自信。
这幅手卷是王铎书法艺术成熟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幅尺轴作品之一,大幅尺轴的特性与草书的表现力最相契合。王铎自身追求的天风海涛的气宇襟抱,用大幅尺轴表现力最佳。王铎的“一笔书”不仅能连画多达20多个字,而且他凭借高超娴熟的艺术技法,使笔画线条犹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达到不可遏制、动人心魄的艺术境界。初看似乎点画狼藉,不拘小节,细看则处理精巧,无懈可击,仅此一笔,就足以载入书法艺术史册,神笔王铎名副其实。
河南博物院藏 王铎《谢三弟诗轴》1646年
"三弟”即王铎三弟王鍦,两人情深,王铎曾在七言诗中说:“思弟鍦、侄无忝在娄江,会合之难,空叹滞迹”。
开封市博物馆藏 王铎《录杜甫〈赠陈二补阙〉》
河南博物院藏 王铎《仙崿》摩崖石刻拓片
此碑刻于1644年,当年正月明朝动乱之际,王铎从卫河乘船北上赴京。途经浚县,受到通政司参议刘尚信热情接待,两次游览大伾山。天宁寺六千多卷的大藏经让王铎等人爱不释手,大伾山风光激发了王铎豪情,王铎即兴在天宁寺云半山房白灰墙壁上写下“仙崿”二字。
四川博物院藏《临王献之草书卷》(局部)
河南博物院藏 王铎《拟山园帖》
“拟山园”是王铎在45岁任明朝詹事府詹事时,在孟津城西的北邙山山谷(今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大坡口半坡东南)修建的住处。建成后,这里便成为王铎放浪形骸、与友携游的“世外桃源”。为纪念此处,王铎将自己的诗文集命名为《拟山园选集》。而其子王无咎搜集王铎书作编纂而成的册子也被命名为《拟山园帖》。
《拟山园帖》最完整地体现出王铎书法的入古与出新、独宗“二王”并百家的书学之路,也是王铎书风险绝后复归平正的最好展现。《拟山园帖》不仅为后世了解学习王铎书法提供了范本,更为后世研究王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前三个部分分早中晚期,详细介绍了王铎的书法。到了第四部分“文友书作”,几乎没有王铎的作品,但处处可见王铎。
这个部分中,“南董北王”中南边的董其昌来了。黄道周和倪元璐等诸多王铎好友也来了。
河南博物院藏 董其昌《赠李为与浒墅主政》图片
展览现场王铎好友黄道周和倪元璐的内容展示
吉林省博物院藏 倪元璐《五言诗扇面》
王铎生平交友广泛,当时的书画、收藏界的精英都与王铎有所联系。他与“同年”的倪元璐、黄道周,被时人称为“三株树”。王铎的“朋友圈”大,因而书法上的视野不断得到开阔,书艺不断提升。
明清之交,时代的风气与社会的变迁深深印刻在王铎的书法作品中。而这些书法作品也在记录着他的一生,诉说着他的抱负、他的品格与他的不得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想要真正感受王铎其人、其书的风采,一定要去现场,站在展厅里,通过展品与他进行一场跨越300余年的时空对话。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张宏伟教授
解读王铎及其书法艺术
王铎及其书法艺术
明末清初,艺坛可谓群星辉耀,蔚为大观,而王铎诗文书画,全能兼善,可以说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
王氏祖训有“以孝为先、耕读传家”。王铎一生以读书作文、临帖作书为乐,除大量的书法作品之外,还有诗文数百卷,是明末清初北方诗坛大家,中州诗派代表人物,当时即为文人士大夫竞相推崇,早有定评。
据吕维祺《拟山园选集·序》载:“觉斯道义砥躬,笃于孝友、以书为性命……每至拟山园观觉斯,已刻稿二百本,未刻稿八百本。今后五十馀年,其著作之富,必有逾干本者。”
周亮工《书影》卷八载:“予乡王觉斯先生诗凡百馀卷,卷帙既多,遂不能流传……然予实未见先生全稿也。”
王铎一生写诗大约三万首,大多遗失旅途或焚于战火,现存世约六千首,一百多万字。除诗作之外,王铎还有大量的笔记、赋文、疏文、史评、碑记以及各种题材的政论、文学作品等数十种,二百多万字。在那样一个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兵荒马乱,提心吊胆的年代,“行则口占,卧则腹稿”,喜怒哀乐抒发为诗文。尤其诗追杜工部,苞孕古今,囊括典俗,优愤感时,沉郁顿挫,惜多不为人知。
明未清初史学家谈迁《枣林杂俎》说“王安石为词林学士则有馀,为宰相则不足,孟津是也”,是谓允评。王铎之学博而敏,其品逸而端,言行规矩,动止有常。入清之后,郁闷颓然,放浪形骸,悲歌间作,是心中不得其平乃鸣。也就是在入清的几年间,时常饮酒作歌,宵旦不分,挥毫不辍,境界日新,腕下似发激电流,书法水平一路飞升。
吴昌硕对王铎书法推崇备至,有诗赞日:“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波磔一一见真相,直追篆籀通其微。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启功《论书绝句》赞日:“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并复注日:“明季书学,阁帖之派复兴。大率振笔疾书,精神激越……如论字字有来历,而笔势复极奔腾者,则应推王觉斯为巨擘。譬如大将用兵,虽临万敌,而旌旗不紊。且楷书小字,可以细若蝇头,而行草巨幅,动辄长逾寻丈,信可谓书学书才兼而有之,以阵喻笔,固一世之雄也。”诚哉斯言。
王铎的行草书是其代表性书体,平常说王铎书法,就是指其行草书。王铎的行草书作品大体上可分为临古、创作两类,其自定日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博采众家,师法汉魏晋唐,或临或创,皆出己意。
王铎自谓于书法“割情断欲,沉心驱智”“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古志士仁人首重修身,对自我深度“正心诚意”的人格淬炼,“致广大尽精微,无所不用其极”的灵智升华,在今天信息包围、八卦漫天的氛围中学习快餐文化知识的人们,是难以想见古人的移山心力。王铎的行草书尤其是临古书作,重神重意,脱文错简,是为常见。唐人张怀瓘说“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王觉斯真深识书者。
王铎的小楷书,取法锺王,常见于画作题款,《拟山园帖》有一部分。总体而言,可见到的专门小楷作品很少。王铎诗稿,存世较多,基本是圆润的小行书,亦未见小楷。其大字楷书,取法颜柳,可算是诠释了颜防柳骨的风神。王铎早岁有过陆浑山、龙门山、香山之游,龙门石窟石刻摩崖,应看到了不少,但重在感悟,鲜有临写。
即便如此,其笔下的大字楷书,仍有魏碑朴茂生拙的味道。这正如王铎画山水,也是游赏感悟的多,真正坐对真山水写生,几乎没有过,但在内府观摩了很多名家画作真迹,笔下自然流露,故其山水画亦能浑厚华滋,妙造自然。所以,王铎大字楷书,有很多他自己的独到感发,不同于常见的快意行草,笔下老道沉郁,墨气如铸。用字参以篆隶,生奥大胆,是为特色。结字体势,峭拔质朴,稚拙苍茫,似有魏碑造像的影子,尽管是规模颜柳,但多出己意,也是其独到之处。
明末清初之际,许多汉碑尚未出土。善书者多以赵、董一脉下来,或兼以类似馆阁体的楷书,像王铎从《集王圣教序》直接入手,应属少见。除阁帖、二王、颜、柳、米之外,王铎一生临摹的字帖并不太多,特别是隶书。大致是在33岁授职翰林院检讨之后,见到内府所藏隶书碑拓墨迹,才偶有接触临写。隶书字体不适用科举应试,当时民间这些资料应该流传很少。
但是,他临帖功夫好,所以其隶书首先以笔力胜,墨厚而笔涩,不染俗气。其次,以字法胜,王铎之于书法,是努力而为,不是淡烟疏柳可有可无的消遣,所以在字法上刻意经心。只要字有来历,即大胆运用于书作中,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写了很多诡奇古奥的字法。作为书法艺术的探索,王铎的隶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作者为张宏伟,文章原标题为《王铎及其书法艺术》,文章有删减)
举报/反馈

河南日报客户端

664万获赞 16.2万粉丝
河南主流新媒体 中原政经第一端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