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冲突论的主要代表有:科瑟尔的冲突理论、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赖克斯的冲突理论、柯林斯的冲突理论。

科瑟尔的冲突理论

科瑟尔是美国社会学家。科瑟尔的学术研究涉及冲突理论、知识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学思想史等领域,尤以冲突理论著称。他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部分所组成的功能系统。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资源、声望和权力的不平等分配,当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对分配方式的合法性产生怀疑时,就会发生冲突。

冲突是否起到促进社会整合的积极作用,主要取决于冲突的主题和社会结构两个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频率高但强度小的冲突能增强系统内各单位的创造性,缓解群体间的敌对情绪,扩大社会联合,从而提高社会的整合水平。增强群体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

达伦多夫是德国社会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达伦多夫是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在1958年,就对功能主义提出批评,从变迁、冲突、诸要素对系统分化的作用以及暴力等方面对社会进行解剖。他认为现代阶级冲突的根源不是占有和不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而是权威的分享和排斥之间的矛盾。还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

达伦多夫的主要观点是,尽管人们可以把冲突加以引导,使之制度化,或者是消除激烈的冲突形式,但是冲突在人类社会中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由于权力和权威必然引起竞争、社会冲突、社会变迁,所以权利和权威就成了解释人类一切事物的 关节点。

赖克斯的冲突理论

赖克斯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在《社会学理论中的关键问题》中,赖克斯描述这样的情形:统治集团支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运用强制性权力迫使社会整合。在这种情形中,经济分配体系向不同群体分发一定量的物质生活资源;政治权力体系分配权力以“防范任何破坏经济分配体系的行为发生”;终极价值体系确认“这种政治权力体系的合法性”;宗教仪式则具有“促使人们遵从终极价值体系的功效”。

他认为,这种货币→权力→价值→仪式的一体化社会结构,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生活手段分配上的极端不平等,必然造成被统治阶级不满情绪的日益增长,促使其成员将个人利益置于群体利益之下而结成集体行动者。一旦统治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权力对比发生变化,社会就会由“统治阶段的情境”向“革命情境”运动,最终导致统治阶级的倒台。冲突的双方即使认识到激烈的冲突比适度的让步将会付出更高的代价,从而彼此作出妥协,但这种“休战情境”也是极不稳定的。冲突双方继续寻找能够满足自己单方面利益的手段,一旦找到了这种手段,权力的平衡立即被打破,冲突随即重新取代暂时的和平。

柯林斯的冲突理论

早期冲突论者主要关注宏观社会结构问题,并把社会结构视作外在于个人的强制性力量。不过柯林斯认为,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的互动模式,是在行动者不断地创造和再创造中产生并得以持续的。对宏观社会结构的理解不能脱离建构这些结构的行动者。他吸取了现象学和民俗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力图为宏观社会学奠定微观基础。

与早期冲突论者注重理论和意识形态问题不同,柯林斯强调必须建立假说—演绎的命题系统,并从经验上加以验证。唯有如此,才能使冲突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说明性科学。柯林斯为冲突问题的研究打下了新的基础,标志着狭义上的“冲突理论”作为一个流派已经式微。

举报/反馈

雪松爱教育

12.6万获赞 1万粉丝
一起来和老师学习吧!
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