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商网

7月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筹备情况。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简称“省十七运会”)将于2022年8月6日至11日在榆林市举办,这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在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成功举办之后,我省举办的又一场体育盛会,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陕西省运动会是我省竞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综合性运动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自1952年开始,每四年举办一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成为展示全省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和全民健身成就的重要平台,也是对全省各市(区)、各行业体育工作的全面检阅和展示。

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赛事基本情况

首次增设大学生组

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即将于8月份在榆林市举办,那么赛事的基本情况如何呢?据了解,本次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约1万人,裁判员约2700人,各代表队领队、教练及工作人员约2300人,共计约1.5万余人。无论是在竞赛项目数量、参赛人员规模,还是在受众群体范围、社会影响力上都将达到历史新高度。

而关于此次运动会的组别设置上,省十七运会首次增设大学生组,组别分别为青少年组、群众组和大学生组。并将以往省运会中仅有省直机关各厅局参加的行业组调整为各市(区)和省直机关工委分别组队参赛的群众组。

三个组别的参赛项目分别如下:

青少年组:以各市区为单位组队参赛,设28个大项[游泳、跳水、射箭、射击、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棒(垒)球、拳击、跆拳道、空手道、赛艇、皮划艇(静水)、体操(含蹦床)、艺术体操、柔道、举重、国际跤、中国跤、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轮滑、击剑、越野滑雪],766个小项,金牌总数910枚,参赛运动员8230人(截止目前公示名单人数)。除越野滑雪(雪上项目)(已举办,2022年2月安康宁陕)和射击(飞碟项目)(将于2022年7月18日至25日在陕西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举行)2个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在榆阳区举办。

群众组:以各市区和省直机关工委为单位组队参赛,设6个大项(游泳、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35个小项比赛,参赛报名人数约800人。除篮球(神木市)、羽毛球(米脂县)2个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在榆阳区举行。

大学生组:以获得决赛资格的32所高校为单位组队参赛,设4个大项(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14个小项,参赛报名人数约1200人。除篮球(神木市)、羽毛球(米脂县)2个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在榆阳区举行。

30个场馆均已完成建设改造

全国首个省运村将于7月10日正式开村

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即将举办,截至目前,省十七届运会30个场馆均已完成建设改造。其中新建11个、改造提升12个、利用原有学校场馆7个。新建11个场馆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组织了体育工艺验收。改造提升的12个项目,进入验收阶段。各竞赛场馆已基本完成器材配置。

全国首个省运村也已经建成,已分别于6月22日和7月6日组织开展了两轮全要素演练,计划7月10日正式开村运营。

除此之外,各类赛事组织文件已定稿印发,各组别运动员资格审查及报名工作基本完成,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等大型活动加紧筹备,宣传推介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交通、住宿、餐饮、医疗、气象、安保、志愿服务等综合保障全面就绪,省十七运会各项筹办工作已基本就绪。

(榆林市体育中心)

我国省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运动员村

赛后将作为人才公寓

据了解,榆林的省运村是我国省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运动员村。那么,榆林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省运会上设立运动员村的?

据相关人员介绍,建设省运村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满足于办赛需求。届时将为参赛运动员和各代表团提供安全、集中、舒适、便利的临时居住地,确保各运动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二是服务于榆林发展,立足城市发展规划和功能布局实际,赛后运动员村将作为人才公寓,可为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舒适、稳定的居所,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体现了在统筹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的办赛理念。

可以看得出,省运村的建设不仅仅在与满足于陕西省十七届运动会的办赛需求,赛后也将继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赛后场馆如何避免闲置和资源浪费?

将与教学活动、城市功能相结合

在体育场馆方面,省十七届运会新建11个场馆、改造提升12个、利用原有学校场馆7个。那么,在省十七届运动会结束之后,这些体育场馆将如何避免赛后的闲置呢?

为此,工作人员介绍道,在避免体育场馆赛事闲置方面,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与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比赛项目基本由各学校的体育场馆承接,本身就承担着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主会场体育中心(一场两馆)毗邻榆林体校新校址,省运会后将承担体校1500余名运动员日常训练任务。同时体育中心将作为国家队、省队夏季转场训练基地,将有力带动榆林体育综合实力和城市影响力。二是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在确定体育场馆选址、面积及其内部设计时,充分考虑场馆定位及赛后市民赛事、健身、休闲等各方面需要。三是与其他功能相结合。各体育场馆建设之初,就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成立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公司,坚持市场化运作,使体育场馆既能满足体育比赛需要,又能满足市民健身、休闲以及承办各类大型文体表演、演唱会等商业活动的需要。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27万获赞 110.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