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类的所谓自由思想,不过是按照一定格式导航的一种运算模式。一旦导航出现错误,我们的人生就有可能向歧途发展。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并不能直观感受到自身思维的限制。但实际上,我们的一切行为模式,都受到潜意识中的过往经历与认知结构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原因。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相较于崇尚个性和自由的西方人,我们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团体凝聚力,显然要强得多。虽然这是一大优势,但在这种氛围下,一个显著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我们往往会被与我们关系亲近的人,过度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树洞精见过,许多孩子努力学习的原因,只是为了不想父母失望。许多人努力工作,也是为了不被亲戚朋友比下去。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努力的方向早已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呢?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真假自我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人生的早期,也就是婴幼儿阶段,与主要抚养人的相处模式(主要是母亲),将决定我们后续对自我的认知。在婴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候的孩子判断自己是好是坏,通常有两个标准。
第一是自我感觉。通过自我感受,感觉哪件事情是好的,是对自己有利的,哪件事情是不好的。第二就是通过他人的回馈对自己进行定义。比如说宝宝真乖,宝宝不乖之类的。其实,在自然成长中,两种不同的自我认知都会出现。
如果家长教育得当,孩子的自我认知的发展将以第一种为主。最终形成真自我部分。真自我顾名思义就是,以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判断自我价值。无论是大富大贵还是小富即安,只要自己过得舒心就够了。
而如果教育不当,一味让孩子让按照抚养人的意愿行事。忽略孩子自身的感受,剥夺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就有可能形成假自我表现。对自我的一切定义,都以外界的回馈为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即使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内心也并不快乐。这也是许多社会精英人士,罹患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就像网络梗说的,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虽然听起来好笑,但实际上,对尚未发展出自主能力的婴幼儿来说,这样的行为,极有可能将孩子的自主能力扼杀在摇篮中。
心理学家莱因曾说过: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身体和他的感受是在一起的。而假自我的人,他的身体是和别人的感受在一起的。
曾经有位心理学老师说过,他在自家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尽量不为孩子做决定。凡遇到跟孩子有关的问题,他都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用点头或摇头表达。一切跟孩子有关的问题,都是在商量中得出的答案。
虽然这样的沟通看起来很麻烦,但是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希望广大家长朋友可以借鉴一下,吸取经验。
那么对于已经形成假自我的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了解问题。对于这部分朋友,树洞精推荐可以通过书籍等各种方式,了解一下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或者是积极心理学,应该会受到一些启发。
此外,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人只有一辈子可活,你浪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自己的生命,没有人会为你买单。与其过多在意他人的看法而压抑自己,不如趁着有限的生命,去寻找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并为之努力。
当我们察觉到自己正处于这种假自我状态的时候,不妨想想《济公》的那句台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我们每个人所感知到的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定不要让他人的感知和理解限制我们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