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好老师 2022年的第270篇文章 -
如果您是乡村教师,如果您关心乡村教育,请关注中国教育报好老师特别栏目“教在乡村”,我们一起打造一盏明灯,照亮乡村教育发展的前路。
今天我们刊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小学关蕴婷老师的来稿,一起来看!
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拿起书的那一刻总会想起我们何校长的一句话“开卷有益”。起初抱着这样的心态读了几本书,读是读了,但似乎没什么收益,就连书的内容都说不出来一二。直到本学期,我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才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是“开卷有益”。
拿到这本书后我先准备了一个精美的书签,生活要有仪式感,读书更要有仪式感!从引言部分开始,我边读边在书中做标记,读完第一章后,我发现自己读起来很困难,于是我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并观看积极心理学课程讲座中关于本书内容的讲解。
“非暴力沟通”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艺术,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自认为自己平时和孩子们的沟通、和他人的沟通,不曾刻意伤害他人,慢慢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在愤怒的时候,说话的方式也曾伤害过孩子们,也曾伤害过身边的人们。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读完整本书后我发现这本书更多教会我在处理一件事情时要尽量诚实地表达需要、表达感受;同时也要聆听他人的感受和请求。
在读到第八章“倾听的力量”时,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年轻妇女如何运用倾听预防了潜在的暴力,这背后关于如何运用倾听去处理问题的思想帮助了我。双十一那天第四节下课后,班级学生告诉我王一涵同学在课上吃课间餐。如果是以前,我会先了解情况,之后劈头盖脸说这个孩子一顿。这次当我刚要开口说这个孩子时,我停了下来,我说下午我们再说这个事情吧。
学生们走后,我把《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带回了家,趁着孩子午睡的时间又翻开了,我翻到第一章找到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告诉我们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通过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他们反馈。接着我又重新读了第八章,读着读着我的心中有了想法……
下午,我把这名学生叫到身边,仍然先问清楚原因“为什么要在课上吃东西”?这个孩子平时就是一言不发,我问他原因时仍然一言不发。于是我询问着:你是早晨没吃饭吗?是因为饿了才吃东西还是其他原因?孩子仍然不吱声。接着我向孩子说明了我的感受:如果是老师饿了也会想吃东西,同样你饿了也可以吃东西,但你今天的问题出在哪知道吗?他抬起头声音很小地告诉我:“我知道,我不应该在课上吃东西。”
我提出我的请求,如果下次再因为没吃早饭饿了,可以找老师,如果馋了也可以来找老师,老师帮你一起克服。当我说完这些话,他竟然再次抬起头并告诉我:“老师,我早晨没有吃饱,我是因为饿了。”听了他的回答我有些吃惊,这是一个平时无论我怎样开导都不会出声的孩子,这次竟然主动回应我两次,还承认了错误。看着他回到座位,我偷偷观察他的反应,以前他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座位都是低着头,这次回去他拿起数学练习册做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他的表现更是令我惊喜,课堂上更加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了,语文课上竟然主动举手读课文,声音也比之前洪亮了,要知道以前他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都是少之又少的。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倾听,学会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给他人反馈,保持关注。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真诚向大家推荐《非暴力沟通》,无论你是否困惑于相处之道,它都应该是你书架上不可缺少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