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笔墨丹青绘湾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美术作品展”6月2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图为中国画《香港狮子山》(崔晓东)。方楚鸿 摄
“此情此景,相信你和我一样心里是五味杂陈的,因为我们看到了熟悉并且怀念的面孔,他们用歌声记录了一个时代,并赋予了无数人的青春更多的色彩。”
这是6月27日,“我们的紫荆花”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云歌会直播中的一段主持词。这场云歌会上,许多耳熟能详、慷慨激昂的旋律在耳畔一次次响起,勾起无数观众心底缱绻的情愫,那是同根同种的中国心。
万里长城永不倒
如果说,哪样东西最能代表华夏儿女铁骨铮铮的脊梁,我们很多人都会选择万里长城。确实,万里长城不仅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更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象征着我们的意志和力量。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这首粤语歌曲随着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风靡了大江南北,甚至一度引发人们学唱粤语歌曲的风潮。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万里长城永不倒》,歌词壮怀激烈,编曲刚柔相济,将现代与民族乐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唱到“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一句时,忽然曲风一转,加入了竹笛、古筝等中华乐器,配上万里长城的画面,以巧妙的手法表达出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爱慕。
有人这样评价《大侠霍元甲》这部电视剧,“传世武侠经典,见证一个激情时代,让你找回逝去的武侠记忆,万里长城永不倒。”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几乎人人荡气回肠。1983年,这部剧成为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
2019年,香港媒体评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当之无愧赫然在列。其他还有《西游记》《红楼梦》《渴望》《我爱我家》《射雕英雄传》《长征》《北平无战事》等,都是经典影视作品,成为观众不可磨灭的记忆。
其中的《射雕英雄传》也是香港出品。无论在香港首播,还是1985年内地引进播出,豪迈的情怀、动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观众,收视、口碑爆棚,成为70后、80后的集体回忆。虽然《射雕英雄传》翻拍多次,但1983年版始终是一座高峰。
说到《射雕英雄传》不能不提它的主题曲《铁血丹心》,这首歌体现的家国情怀可谓淋漓尽致。《铁血丹心》的前奏一出来就是连续急促上行的弦乐和铺天盖地黄沙般的和声,逐草四方沙漠苍茫,英雄射雕引弓塞外奔驰,体现出大气阳刚的家国情。
有人说,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就会被这首古朴苍劲又不失柔情的歌,弄得心情澎湃不能自已,好像被这首歌带着去了杏花春雨江南、铁马秋风塞北,在金戈铁马中重塑了对英雄的认识。以至于也有人说,这首歌已经成为华人心中最“英雄”的歌,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会唱这首歌。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笔墨丹青绘湾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美术作品展”6月2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图为中国画《金色的港湾》(沈平)。方楚鸿 摄
一曲走红的背后
已故的词曲家黄霑,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是香港公认的歌词宗匠,写过一千多首作品,他配乐的电影有50多部。1990年,他为电影《笑傲江湖》创作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正是这首歌,体现着浓郁的中华文化风骨。1990年,徐克请黄霑为电影《笑傲江湖》写主题曲,他欣然答应。
在当时,徐克给出的场景是这样:两派的高手曲洋和刘正风,像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一样,高山流水遇知音。他们决定退出江湖后,把共同创作的曲谱送给年轻后生令狐冲。三人在江上相遇,互相引为知己。
其实,这段场景,可以说完全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象。
黄霑连续写了六稿,徐克都不满意。几番争执后,两人互笑,笑罢感慨:我们能在一起笑傲江湖多久呢。
就这样,黄霑忽然受到中国文化大道至简的启发,想到了“大乐必易”:最简单的中国音乐,不就是宫、商、角、徴、羽五音嘛。
黄霑突发奇想,将五个音阶倒过来弹:羽、徵、角、商、宫。
顿时,侠义豪情扑面而来。黄霑把自己想象成豪情万丈的江湖侠客,沉浸在刀光剑影的情境中,灵感瞬间迸发,一气呵成。
黄霑发给徐克:“你要便要,你不要,那你另请高明。”徐克回复:“这就是我要的江湖,只有你能帮我做到!”
在香港,像这样化用传统文化元素而一鸣惊人的不只是黄霑,还有与他齐名的胡伟立。业内有人评价,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有两位不得不提的音乐大师,一位是黄霑,另一位便是胡伟立。
胡伟立的惊人手笔之一,就是一曲捧红刘德华。当时香港的演艺界培养的都是全栖演员,刘德华前前后后发了十一张专辑,上百首歌,居然没有一张卖得动。
而成就刘德华的就是胡伟立的《一起走过的日子》。
1990年,导演杜琪峰让刘德华演唱一部电影的主题曲,试过之后杜琪峰却不看好刘德华,因为他的音色太低。
胡伟立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师,自有过人之处——他搜集来刘德华所有的专辑听了一遍,总结出了刘德华的特点。
于是,胡伟立加入京剧元素,采用“紧打慢唱”的手法,再用二胡当作主旋律,创作出这首节奏缓慢但却非常动听的音乐。
那时候,没人敢这么大胆的编曲。
刘德华起初并不认可,他觉得二胡声音太土,希望去掉。但是胡伟立特别坚定、一步不让,无奈之下刘德华只好妥协。
当电影播出随着影片高潮到来,刘德华的歌声也随即响起,一曲走红。从此刘德华在音乐界的局势顺利扭转,四大天王的时代成功开启。
除此之外,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香港影视作品,《唐伯虎点秋香》《鹿鼎记》《东方三侠》《九品芝麻官》《中南海保镖》《梁祝》《新上海滩》等近百部电影,都有胡伟立作曲配乐。
我们可以发现,香港影视乐曲能够在华语圈广泛传播并经久不衰的,往往都有着中华文化的底色,因为与生俱来的这种底色,让五湖四海的华夏儿女听到音符的律动后,会立刻涌起任谁也割舍不断的家国情。
同根同源的相知相守
6月28日,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狮子山下的故事》收视破1,持续热播。
正值香港回归25周年,这部内地与香港合作的电视剧,伴随它所折射的30余年两地所共同经历的中国变迁、时代流向,将香港故事、回归历程和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引起很多人共鸣。如剧中的台词所言,“看看夜景,看看那些船来来去去,就好像有很多人带着很多希望一样,真的很有生命力……只要你肯付出努力,这里的万家灯火,总有一盏是属于我们的家。”
“‘狮子山精神’,正因为有这样生动的市井阐释,使香港文化呈现出更多的烟火气,而这烟火气中,便是中国人共同的人伦亲和、坚韧乐天、家国情怀,也许这些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心心相印的共同的精神气质。”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给出这样的评价。
曾经的香港,太平山顶的清风吹不散历史大雾迷蒙;海港璀璨的灯火一次次照亮赤子的游子之心。浓浓的寻根意识,在多少华夏儿女的心中鼓荡。终于,时间的拂尘一一掸去历史的迷茫,回归祖国的香港,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融入了中华民族心心相印的精神气质。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首由黄霑作词的《我的中国心》以直抒胸臆的豪情,唱出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挚爱,传唱至今。
音乐,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而是家国情怀串联起的文化血脉。或许,音乐才更方便表达这种浓厚得化不开的情——慷慨激昂、低回婉转的旋律如同打开情感闸门的金钥匙,让积攒了一百多年的家国情喷涌流淌在香江两岸。
清代翰林朱汝珍、赖际熙、陈伯陶等南下香港,开启了国学在香港的传承;上世纪30年代,陈寅恪在香港大学任教,成为在香港教唐史的第一人;国学大家钱穆于上世纪50年代创办了新亚书院,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为香港培育了几代国学人才。
两岸猿声啼不住,同舟共济万重山。同根同源的血脉是拦不住的,会转化为文化的自觉认同,生成牢不可破的相知相守。
7月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正式向公众开放。“2022年到香港来看‘小故宫’”,成为香港市民们难掩的兴奋与自豪,因为祖国大地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的根魂所依。正如一位香港影星近日接受采访时所说,“我演的是回归,这是我自身的经历,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荣幸、荣耀,看到国旗飘起来的时候,我流泪了”,“我终于知道自己有国家了,可以大声告诉所有人:我是中国人”。
点点滴滴、无数细节描绘出一幅壮阔画面:香江两岸同在一条文化的巨流中激荡,在新的历史长河中奔腾出海,走向远方。(穆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