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变革的历程中,媒介融合对于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纸媒而言是一条刀刃向内的阵痛之路,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更是一次彻底的自我救赎。而对于已经发展了25年的华商报来说,媒介融合就是一条价值重塑之路,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头条号、视频号、抖音号、中央厨房、融媒指挥中心等,在新媒体技术驱动下的媒介种类与形态不断推陈出新,全媒体思维引领下的信息生产模式不断迭代升级。
回顾华商25年的发展历程,华商报的改版历来都是主动作为之举,从学习《华西都市报》到学习《北京青年报》,从默默无闻到西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都市报,并向前看,向新看,向优秀看,对标都市报领军媒体《南方都市报》《新京报》《都市快报》《成都商报》,取其所长提升自身品质,形成了“矩形版式”“大图模式”的版面语言,开创了自办发行模式,保证“每天第一眼”。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拥抱推陈出新的新媒介,华商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经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和多媒体孵化,现已成为一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综合传播体,传播覆盖报纸订户、移动端和PC端用户,从线上到线下,数千万读者无论阅读报纸、使用手机还是传统电脑,都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华商全媒体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和数据服务。检视华商报的媒介融合之路,并非坦途但也成绩斐然。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展未来任重道远。华商报作为西北地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都市报,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也有市场化媒体所特有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而今要做的就是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将媒介融合向纵深推进,实现影响力的延续与自我价值的重塑。
  一、以颠覆式观念变革推动传统媒介新闻实践全面向新
初心和理念的坚守是华商报的根本,但在媒介技术驱动下寻求多变更是生存之道。如果连生命力都没有了,所谓的初心和坚守只能是美好乌托邦,曾经辉煌的都市报已经停刊的不在少数,它们也曾“苟以百姓疾苦以”,而今都成了辛酸的回忆,有多少人还能记住?以同行为鉴,华商报在全媒体视域下寻求深度融合势在必行,无论是科层制组织架构的调整,还是项目制运作模式的运用;无论是采访编辑审核流程的再造,还是多渠道分发系统的建立;无论是传统媒体人能力的提升,还是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都是一场深刻的媒介自我革命,要想在革命中取得胜利,媒介观念变革是推进媒介深度融合的核心所在。
针对用户需求的实际变化,华商报全媒体指挥中心对产品进行了规划,为新媒体不同介质传播量身打造有针对性的新的内容及形式,对讲故事的话述风格、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场景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具有明显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信息服务,即把传统新闻报道的采写和编辑当作内容模块中的原材料,匹配强化各媒介形态的传播特质,再通过对网络热点搜索的舆情分析,资讯聚合的典型化提升,数据整理的可视化呈现,互动传播的介入式传播引导等手段,对时、度、效把握,用网言网语提高有效传播率。
媒介观念转变不仅仅是针对编辑记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决策层提出的要求,顶层设计要有新想法,具体实践要有新办法。像华商报这样的机构媒体,科层制管理模式中处于顶端的“关键少数”,应将颠覆观念变革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具体执行人员的思维转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各种套路的“科层制”依旧是核心,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运用不多,但令人欣慰的是新管理模式也在尝试。曾经的华商人严守“七不准”规定:记者编辑不准参与组织广告等新闻行为之外的一切经营活动;不接受被采访对象的财、物和其他馈赠;不乘坐被采访对象提供的车辆等交通工具;不接受采访对象吃请;不准以曝光相要挟谋私;不准搞有偿新闻;不能私自决定放弃新闻线索的采写和放弃提交稿件。而今的华商人在坚守“七不准”的基础上要开拓进取,历练新本领,全媒体思维、多渠道分发,立体化呈现。
二、以一贯精准的专业理性重新衡度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潮水不断涌动,信息乱象时隐时现。华商报这样的机构媒体在遇到重大事件时表现出来的专业理性、责任担当是多数自媒体无法具备的。
昔日深入新闻第一线的深度报道,今日街头巷尾的现场报道,华商人对新闻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从未退缩,即便是新闻环境发生了变化,即便是媒体环境发生了变化,即便是采编队伍发生了变化,即便是华商报本身发生了变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华商报》作为一张颇具影响力的传统纸媒,在1300万西安人全力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通过这张报纸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疫情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理性表达自己情绪;在各种繁杂信息不断刷爆朋友圈导致人们心理恐慌的特殊时期,报纸版面通过海报式呈现并输出观点,让人们认清防控形势非常重要。《华商报》坚守媒体在重大事件中有所为的初心和担当,在疫情报道中展示媒体价值和担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新浪微博平台成为全国网民讨论该话题最热烈的舆论阵地。新浪根据已往传播指标和陕西媒体中唯一具有微博全国影响力、舆论引导力的权威机构媒体等原则,将微博话题#西安疫情#的主持人交华商报负责。经过系列高强度的运维,目前#西安疫情#阅读量已达到61亿,成为本次本土疫情以来阅读量最大的微博话题。
三、以推陈出新的新闻呈现形式彰显自我的独特优势
就目前的媒介技术和媒介环境而言,媒介呈现形式似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移动终端已经完全改变的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顶流自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媒体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华商报这张新闻纸该如何推陈出新,以自我的独特优势获取受众的关注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无论是“陕西发展表情包”的尝试,还是疫情期间头版的极致化包装都是有利的尝试,再比如十四运会期间华商报推出的“手绘长卷”八连版,同样是机构媒体在专业主义指引下寻求呈现形式创新的体现。
十四运会的“手绘长卷”匠心非凡,整体报道思路新颖、内容有趣,形式鲜活,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展示了版面的活力和魅力——这是“形象载动信息”理念的完美呈现。版面中陕西元素、陕西场馆、陕西文化辅以民间连环画手绘形式,远看大气磅礴、舒展飘逸,细看层次分明、婉转细腻,内容和版面创意严丝合缝,丰富的场馆和比赛项目信息,通过可视化形式,把抽象、庞杂的内容更形象和更有条理地展示给读者,方便了读者理解阅读。
媒介变革一如既往,媒介融合道阻且长。有一点必须铭记:内容为王。不论媒介形态如何变化,媒体的使命和责任就是提升内容的思想性和专业品质。如果秉持专业品格的机构媒体丧失了“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生产能力,即便激情拥抱媒介变革也无法彰显自我的独特价值。
自主的而非盲目的,是华商报的价值,更是华商人的品质。
——鲍海波
举报/反馈

华商报

388万获赞 10.8万粉丝
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
华商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