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紫竹院公园旁的国家图书馆,是广为人知的国家总书库,也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其建筑形式淡雅庄重,是上世纪80年代十大建筑之首,并于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当中。
国家图书馆从1909年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国图馆曾几度搬迁,而它建立起的第一个馆址,就在什刹海边鸦儿胡同的广化寺内,当时的名称叫“京师图书馆”。
1 广化寺与京师图书馆
“九庵一庙三座桥,海眼就在金丝套”, 什刹海“九庵一庙”之说大致形成于清末时期,而这“一庙”就特指广化寺。
广化寺约建于元朝,占地20余亩,300多间殿房,分为五路,中路主体建筑有照壁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据《日下旧闻考》援引《柳津日记》载:“广化寺在日中坊鸡头池上,元时有僧居之,日诵佛号,每诵一声,以米一粒计数,凡二十年,积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焉。”明天顺五年(1461年)又有僧人仿效前朝之法,诵佛积米,四众赞助,重建广化寺。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佛刹。
广化寺山门外的菜地(资料图)
京师图书馆的建立跟张之洞有很大关系。张之洞在南方任职时陆续买了很多藏书,运回北京却没有地方置放,便暂时放在了广化寺里。在张之洞之前,已有李端棻、罗振玉等人提出建立国家图书馆的设想,但因职位不高而未能引起清廷重视。光绪三十二年,张之洞由湖广总督出任军机大臣,分管学部,综合他们的建议,在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9年9月9日)给皇帝上了《奏筹建京师图书馆折》,另附奏三件,完整地提出了建馆主张。
关于为什么要创建京师图书馆,张之洞在奏折中解释,晚清时节,中国古书大量流失海外,他担心长此以往中国学者想求一些珍秘之本愈发不可能。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方才有了开设图书馆的想法。同时他希望能把藏在热河行宫内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及避暑山庄各殿陈设的其他书籍一并拨交给京师图书馆。
学部最初选中的建馆地点在德胜门与净业湖附近,计划将图书馆建在一小岛上,再在岸边购买民房作为书库。把图书馆建在四面环水之地,想来是考虑到消防安全问题。但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原因可能是费用太大。但皇帝已经批准创建京师图书馆,故开馆之初,只能暂借广化寺的房屋。
清宣统元年(1909年),经奏请在广化寺筹备京师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前身),1912年8月正式开馆。
2 从京师图书馆到国立北平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在广化寺开办起来后,由于馆舍狭隘潮湿,不宜存放图书,且地址偏僻不便阅览,受到不少人的批评。《小说月报》第3卷第8号上刊载有署名“我一”所撰《京华游览记·京师图书馆》一文,此文先批评了京师图书馆房屋之局促:“屋既不多,卑狭而简陋,空气不充,决非适宜之藏书地。前进庋藏普通书籍,门扃未之入。”接着又批评馆员之不敬业:“不设观览室,不见观览人。入门则隶役慢客,入室则官气犹浓。”
1913年10月,广化寺京师图书馆闭馆。1915年6月,教育部议定位于方家胡同的原国子监南学旧址为京师图书馆新址。由此,京师图书馆开始建立规章制度、接收典籍等相关筹备工作。1917年1月26日,正式开馆接待读者。
资料图
1926年10月,教育部通知将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1928年6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改称北平,国立京师图书馆也随之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陈垣等5人组成国立北平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并选定中海居仁堂为平馆新址。1929年1月10,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居仁堂举行开馆典礼,中海居仁堂为一馆,北海庆霄楼为二馆。开馆后废除了购券阅览和周一闭馆的制度,长年开放。
1931年6月,文津街馆舍历时五年落成。新馆的落成,不但在国内外图书馆界与建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改变了国立北平图书馆馆无定所的局面。此后,平馆的人才培养、馆藏建设、目录索引编纂、学术研究成就卓著,在国家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1931年6月25日,庄重典雅的文津街馆舍举行了开馆典礼,蔡元培馆长主持仪式,袁同礼副馆长致答辞。
文津街古籍馆今貌(图片来源:北晚新视觉 记者 张宁/摄)
正当国立北平图书馆蓬勃发展的时候,侵华战争开始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华北局势日趋危急,给图书馆事业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为国家珍贵典籍免遭不测,国立北平图书馆奉命将善本古籍装箱南运,并开始了艰辛曲折的馆务播迁。在抗战八年的艰苦岁月中,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务中心南移,在上海、长沙、昆明、香港、重庆设立办事处。1939年4月,昆明办事处升格为馆本部。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坚持馆务,发展事业,负责监护南运藏品,继续搜集西南地区文献和抗战史料。
抗战胜利后,昆明本部返回北平,恢复馆务。1949年1月,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国立北平图书馆迎来新生
3 百年国家图书馆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人民政府接管了国立北平图书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图书馆移交文化部,更名北京图书馆。在文津街古籍馆的基础上,国家图书馆于1987年在紫竹院公园东侧落成了新馆,并于1999年更名为国家图书馆。2008年,又在新馆北侧落成了数字图书馆。
今天,国家图书馆的三处馆舍同时为读者提供服务,如果您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可以阅读往期文章:《见证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国家图书馆的三次馆舍建设》,体会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轨迹。
国家图书馆鸟瞰图(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 新知|百年国家图书馆竟诞生于这座寺庙[N], 北青天天副刊, 2022-06-07.
[2] 什刹海九庵一庙,谁是国家图书馆前身?丨古都[N], 北京日报副刊, 2021-09-02.
[3] 国家图书馆百年简史[N], 善本古籍, 2019-01-17.
[4] 见证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国家图书馆的三次馆舍建设[N], 北京印迹inBeijing, 2021-03-19.
举报/反馈

北京印迹inBeijing

7.3万获赞 2.1万粉丝
发现最美北京印迹,擦亮古都金名片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原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